关于上田法
2002-09-06甜甜妈妈
先谈谈上田法。上田法是日本爱知县心身障碍儿疗育中心上田正博士总结创立的,用于治疗脑瘫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它对痉挛型脑瘫可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抑制异常姿势,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对恢复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我?988年开始将此疗法用于治疗脑瘫。上田法属于理学疗法范畴,是根据相反神经兴奋与抑制的网络理论,认为姿势、反向运动活动的完成,是依赖于正常完整的相反神经兴奋与抑制网络的作用,即神经兴奋主动肌收缩的同时,由于相反抑制抵抗受到抑制而弛缓,以此调节着正常的运动功能。当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时,脊髓的相反神经兴奋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表现为相反神经支配障碍。如果抑制不足,主动肌收缩的同时拮抗肌也收缩(对抵抗肌抑制不足),即发生痉挛型脑瘫。如抑制过度,主动肌收缩的同时拮抗肌弛缓(对拮抗肌抑度),则出现运动过剩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所以健全的相反神经支配是保持正常姿势与运动的基础。上田认为脑瘫就是由于相反神经支配障碍,存在异常兴奋回路所致。上田疗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抑制异常相反神经兴奋与抑制的手法,抑制异常回路,调节相反神经兴奋与抑制,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目的。
上田法对痉挛型脑瘫的确有良好的效果,这一点我在很多孩子身上都看到过。这里有一些注意事项:做一次上田疗法,肌张力改善时间可持续拭-8个小时或数日,如果能坚持每天治疗,则肌张力改善时间会更长,所以要坚持做,时间长效果才明显,才能巩固下去。它可以选择不同的上田手法,也可以选用几种治疗手法。它的手法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其实我们家长应该学会,开展家庭疗育,医院和家庭结合,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和别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也可提高治疗结果。 我这里只向大家介绍了上田法的一些基本原理,至于它的手法有很多,一些基本的手法如果你需要可以打电话给我,或者您向大夫咨询,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交给您一些手法,回去好好坚持,会有好的效果的。
丁丁妈妈
甜甜妈妈你好:我对你的上田法很感兴趣,我问过医生,她说只有大人才能做上田法,但是我很想给我孩子做一下,因为医生说我孩子大腿根部肌张力有点紧,膝关节还可以,不知能否做?
娇娇妈妈
甜甜妈妈您好:
看了您对上田法的介绍,想请教一下,我的孩子15岁了,经过多年治疗,目前主要是我们自己在家给她按摩,训练,现在她就是膝盖弯屈大概10度左右,脚跟有点不着地,请问用上田法怎样训练。盼望您回信。
甜甜妈妈
娇娇妈妈,丁丁妈妈:你们好!实在不好意思,我的电脑最近有些问题,所以没及时地和你们交流。上田法不限定大人或孩子,都是有效的。你们如果需要就给我电话:01385991xxxx 我可以传真给你们,或者用信寄.
丁丁妈妈
谢谢甜甜妈妈,你的信我已收到,真的太麻烦你了,非常感谢.我看了一下,有些地方和婴儿操有点象,昨晚我给孩子试了一下,他就是不太配合,让他仰面躺着他老是翻过来爬走,动个不停.后来我把那个下肢法给他做了一下,就是没有达到规定的3分钟,先生让我不要急慢慢来.我觉得那份资料真的挺好,应该很有用.我会把我孩子的情况及时和你交流,再次感谢甜甜妈妈,也祝甜甜早日康复.
雨点
甜甜妈妈:你好
我这有一个脑瘫班的学生,年龄在8-12岁之间,这个学期我准备把它作为上田法的试点班,但是我对这种训练体系只是有一些肤浅的接触,看见你上面所写的有关上田法的文章,觉得见解颇深,所以想请教你一些问题,并希望你能够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多多指教!
馨怡爸爸:(摘自李树春的《小儿脑性瘫痪》,ORC的结果,部分错误得到更正)
上田法
上田正是爱知县欠身心障碍儿童疗育中心第二青岛学园园长,小儿整形外科医生,1988年创立了一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新手法一上田法。1988年7月首次在仙台的第13回日本运动疗法学会上发表。1991年召开第一回日本上田法治疗研究会学术会议。
本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的疗法,对Bobath法,Vojta法提出质疑,其观点相异。本法对重度脑性瘫痪缓解挛缩,效果特别明显。由于该方法简便,所以适合家庭和社区应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理论观点
1.对Bobath抑制异常姿势反射、诱发正常的翻正反应和平衡反应的治疗方法提出不同看法:①脑性瘫痪的挛缩或过紧张的发生机制,至今虽有不同解释,而实际尚未清楚。③用四肢近位的关键点来控制异常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效果只限于治疗师训练时间,对日常生活场面波及不到。③对于是异常的反射性姿势模式导致挛缩,还是由于过紧张而产生了异常姿势模式,他认为挛缩、过紧张是元凶,如足外翻也是因挛缩而产生。因此。他认为解除四肢、躯干的过紧张,异常姿势便会云消雾散。
2.否认挛缩按头、尾方向发展的说法。认为挛缩是从四肢的末端,即足的拇趾和手的拇指开始向中枢方向进行。他调查了早期确诊的痉挛型脑性瘫痪,3—12个月患儿18名。初诊时母趾挛缩者6名,母趾和足部挛缩者7名,末见有挛缩者5名。经追踪观察为姆趾先出现挛缩,接着为足关节,其中有4名以后涉及股内收肌。余下13名也呈同样模式。他还对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也异常(张力低下,过紧张)患儿作了回顾调查,也发现母长屈肌孪缩有出现和不出现者。出现多在1岁前后,2—3岁时也有出现,张力低下患儿出现挛缩者相当多。挛缩出现较早的患儿以后小腿三头肌也常出现挛缩。因此,他的结论为下肢拇指最早出现挛缩,向中枢扩延。母趾和足关节有同时出现情况,小腿三头肌呈可有可无程度、上肢也确认拇长屈肌挛缩,但不同于下肢,有拇指移至肘的情况,可能因上肢和下肢神经机构不同之缘故。
3.把四肢木端(拇指、姆趾)挛缩称为末端挛缩。对脑性瘫痪的挛缩最先在母趾出现,大多在生后3—6个月,称为初期末端挛缩。存在足关节部极轻的挛缩,即使目前尚无,早晚也会出现,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患儿在1岁前后,或到2—3岁时,四肢末端出现挛缩音,称为后期末端挛缩。挛缩的机制尚不清楚。后期末端挛缩可以使用上田法治疗,以促进恢复正常。
4.他对解剖学家养老孟司的“中枢是末梢的奴隶”的观点赞同,即没有末梢(手、足)也没有中枢(脑),就像市长和市民的关系那样,市民是主体,末梢也可为主体。一般认为,脑性瘫痪患儿的异常姿势,是受脑的指令致使手足过分紧张而变得强硬。反过来想,也可能是由于末梢(手足)部位的过分紧张而造成了异常姿势。所以去掉手足的过紧张成为先决条件。上田法就是从去掉手足和躯体的过紧张为目的的手法,去掉末梢过紧张,异常姿势自然会消除,而出现小儿自然的运动发育姿势。
花儿
甜甜妈妈 你好!我觉得你对脑瘫方面的知识了解很深。我很想跟你交个朋友。我的女儿3岁偏瘫左边,我想跟你讨一些与我女儿的病相关的上田手法。十分感谢!我的邮件地址是cy042000yahoo.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