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29|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出自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8 21:58: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武志红老师《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有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09:1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9 09:25 编辑

如何转化破坏性
       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
      攻击性就是我和你之间的相互寻找。没有攻击性,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体验过吗?一个关系中,大家都非常有礼貌,那这个关系就容易乏味、无聊。但有了攻击性,也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当攻击性变成破坏性之后。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转化破坏了。
      创造性和热情是白色生命力,破坏性和恨是黑色生命力。前者是被看见的,后者是没有被看见的。如果我们转发了破坏性,就可以看见它。
       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你的攻击,还深深的理解了你的不安,就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看见,转换成了白色生命力。
       好的权威:当你传递黑色能量,他会试着去理解、接纳这份能量,并想办法把它转化。
       坏的权威:当你传递黑色能量,就会打压、惩罚你。让你不敢攻击,不敢在关系中表达负面能量。
      (我的个人反思:作为孩子的父母,我曾经就是用坏的权威方式在处理问题。)
       接纳孩子的攻击性,让孩子的攻击性在和自己的关系中流动,是如此美妙的事情。  
       当你不能做到,甚至也不愿意去接纳孩子的攻击性,你可以坦诚的告诉他:"我承受不了你的攻击,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能力有限。"
70#
发表于 2021-5-27 17:16:2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69#
发表于 2020-10-21 17:26:37 | 只看该作者
很棒,感谢分享
6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08:59: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23 19:05 编辑

攻击性的意义
        为什么人们会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呢?
        因为攻击性是人类的本性,如果剥离了攻击性的男人,也剥离了自己的本性,有攻击性的男人是真实的,因此会更有魅力。女人亦是如此。
       为什么太多人活不出攻击性?甚至各种文化都容易将攻击性视为破坏性,而倾向于压制他呢?
       因为攻击性是人类的本性,它又容易带来罪疚感。那怎么办呢?
      攻击性等同于活力或动力。在好的环境中,攻击性得以整合,在坏的、剥削性环境中,攻击性会变成破坏性。
      保持"客体稳定性","情感客体稳定性"。接住孩子的攻击,与孩子建立联系,在关系中,将攻击性转换为热情。
6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08:51: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9 08:58 编辑

每个人都不好惹
       问题,在关系中形成,在关系中呈现,在关系中疗愈。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很多人不敢表达愤怒,是因为意识层面的愤怒,按逻辑来讲是非常合理的,但潜意识层面的愤怒,却是达到了恨不得别人去死的地步。
      每个人都不好惹,特别是你自己也不好惹。看上去非常好的人,一样有根本性的自恋,一样容易有愤怒,只是未表达,甚至都觉知不到,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展现自己的报复心。如刘备的军事法正。
你有过那样的体验吗?
        一件小事,你被得罪了,你当时没有表达你的攻击性,但又记得这件事儿,放不下。很久以后又发生这种事儿,你表达的怒气,然后你发现你畅快了,对方也没有恼火,甚至你的关系还变得更好了。
6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08:46: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9 08:51 编辑

攻击性
         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所有心理和行为背后的三种基本动力。
         性,让关系拉近;攻击,让关系变远。
         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要修好攻击性这一关,1.动不动就愤怒意味着他没有修好自己的攻击性2.完全没有攻击性也是没有修好自己的攻击性。
        最好是一个人,既有力量,同时又能安放好自己的愤怒。
       想一想,你什么时候酣畅淋漓的释放过你的攻击性,那又是什么感觉呢?
6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7:11: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7 07:26 编辑

全能自恋的常规表现
1.卓越强迫症
       不优秀,不配活。
       如果我是完美的事情,就可以彻底被我掌控了,都怪我不完美。
2.行动困难症
       想法多,行动难。
       我提供想法,你负责完成。参见企业家之"画饼"。我是完美的,世界要按我的意愿转。参见严重的拖延症。他们自我安慰:我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没有投入,我真投入的话,一定会了不起!
3.诛心论
      我要去追查你说的话,乃至你的想法和动机,我都不允许你在想法上对我不利。
       如果诛心论太严重,就会太惧怕人的想象,会压制想象的自由,也压制活力与创造力。
      成熟心智的起步标准是: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并能知道,想法不等于行动,更不等于后果。
4.在关系中受伤后,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
       比如很多人失恋或离婚后,会变得非常积极向上,简直无所不能,它呈现的是我离了你也可以过得很好。但这时的积极向上,无所不能,就是全能感的一种表现。而这时都伴随着孤独,这样的人会非常抗拒深度而亲密的关系。
6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7:0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7 07:10 编辑

实体自恋与虚体自恋
        其实就是里子与面子。
        实体自恋是里子:你的自我价值感。你觉得"我很好"这种感觉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像一种实体,不会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大的损害。
        虚体自恋是面子:你的自我价值感和外在条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美貌,金钱,名气。当外在条件好时,你的自恋会爆棚,当外在条件变差时,你的自恋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严重的虚体自恋都是严重的全能自恋。一个人有了基本的实体自恋后,才能做自我观察,只有虚体自恋时,自我观察是做不了的,因为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攻击。
       滋养实体自恋的东西:1.投入的去爱2.投入的去做事情。
6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6:54: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7 07:03 编辑

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
      全能自恋也称为"全能感"。它是生命的第一动力,人类文明的一切都是它推动的结果。
      婴儿刚出生时,都活在全能感中。觉得世界浑然一体,不分你们,觉得自己就像神,发出一个念头,世界都会及时给予回应。否则,他们就会生出巨大无助感,然后"神"会变成"魔",产生毁灭世界的感觉。
       婴儿心中的鬼,是"坏妈妈"的投射,但真实的妈妈并不是一定有这份坏。孩子长大一些,有了一些基本功能,就可以整合心中的好与坏。
      有些人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敌即友,因为他们心中的好太少,而坏太多,所以必须偏执,这是为了保护心中太少的好。
6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6:5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7 06:54 编辑

自信和热情不是简单地递进关系
        比如特别外向的人,就容易是有热情没自信的人。他们的能量都倾向于在关系中流动,但他们比较少去关注自己,特别是自己的内在世界。因此,他们的内在世界就容易处于黑暗中。
       相反,内向的人,将能量聚焦于内,对自己内心更了解,也就意味着有更多光照到内在的黑暗中。
       所以,外向和内向的人会互相吸引。
6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6:39: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7 06:51 编辑

两种生命力
       每个人都自我,就像是一个能量。能量球颜色是中性灰色,当这个能量球表达一个动力时,就像章鱼伸出了一个触角。
      这个能量触角,如果被某个客体接住,就意味着自体和客体之间建立了关系。如果客体的回馈说这个能量是好的,那这个能量触角就会变色,从感觉上,这个中性的能量会变成好的能量。如热情和创造力可统称为"生命力",即正能量。
       如果能量触角没有被客体接住,无论是被拒绝,还是被忽视,这份能量都被否定了,这个中性的能量,在颜色上也会改变,就变成了黑色能量。如愤怒,恨可以统称为"破坏力",即负能量。
      黑色能量的表达途径:
1.指向客体,就是攻击性。
2.不攻击客体,攻击自己,比如抑郁症。
       当黑色能量在自体和客体之间流动时,就能被转化成生命力。这就是关系的意义所在!
       当能量在关系中被看见后,一切能量都可以转化成好的。
      
5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06:32: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7 06:39 编辑

自信与热情
       心理健康就是自信加热情这么简单--科胡特
       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即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即热情。
       四个水准:
1.自信和热情,即活力能滋养自体,也能滋养客体,或者说善意的能量可以在自体和客体之间流动。
2.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即把自体和客体的好都夸大了。
3.疑神病和可怕的神,觉得自体虚弱,觉得客体是以敌意为主。
4.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认为自体到了神的级别,认为客体是坏的,并且无所不能。
       愿我们能成为自信和热情的人,充分享受到活力在自己和客体之间流动的美好感觉。
5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08:2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6 08:47 编辑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由重到轻可以分为三大类:精神病、人格障碍和神经症。
1.精神病患者
        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是1岁前的养育环境出了大问题。
        精神病是活在最原始的一元世界里,他严重缺乏"别人独立存在"这个感觉,把自己的内部想象当成别人的外部现实来对待。他不容易觉得别人是好的,甚至也不认为自己是好的。
2.人格障碍患者
        如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是3岁前的养育出了问题。
        人格障碍患者的世界介于一元世界和二元世界之间,他们明确意识到别人是独立存在的,但没有对别人产生情感,他们只觉得"我是好的",还没有明确意识到"你也是好的"。如果他们对别人好,是因为"你是我的人"。
        他们会觉得:我没有错,永远都是别人错。
3.神经症患者
       如强迫症,社交恐惧症。
       是3到6岁的养育出了问题。
       神经症患者的世界是界于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里,他们意识到,我和你是好的,但我爱你的时候,我担心会对第三个人产生伤害。
       他们太容易觉得:我错了,问题都在我身上。
那怎么样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呢?
       彻底活在三元世界里的人就是真正健康的人:我基本好,你基本好,他也基本好。
5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08:13: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6 08:22 编辑

第四章   动力
1.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们追求心理的健康,那么什么是心理的健康呢?你体验过生命力流动的感觉吗?既可能是正能量流动的感觉,也可能是"负能量流动"感觉。
        不用担心这些乐音无处可藏!
        即使我们一件乐器坏掉,
        也不必介怀。
        我们所坠入的,
        是个乐音处处的所在。
        即使全世界的竖琴尽皆焚毁,
        仍然会有隐藏着的乐器在弹奏
                                               --鲁米
         
5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08:09: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6 08:13 编辑

怎么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关系态度
       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一元,二元,三元关系,最关键的一步是:第一抚养者和孩子建立高质量关系,让孩子充分感知到"我是好的,你是好的"。在良好的二元关系基础上,进入三元关系会容易很多。
5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07:51: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6 08:07 编辑

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是一个人性和关系能力的进化过程。
       一个人进入二元关系的重要条件:有人没有听从你的意愿,于是直接让你明白,别人也是有独立意志的。
      在你之外,别人有独立的意志,同时还是好的,善意的,这是一个人不断得以在关系中进化的根本原因。所以"诤友难得"啊!
      孩子要从一元关系进入和母亲的二元关系,乃至和父亲的三元关系,关键就是婴儿期时他感受到母亲是好的,善意的。
      二元关系的世界是建立在世界上有两个好东西的基础之上。
1.当你觉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时,这是一元关系。
2.当你觉得你和另一个人都是基本好的时,这是二元关系。
3.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与你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时,这就是三元关系。
        关系是用来处理我们内在心灵中的坏的。
1.爱上一个好的人,建立好的关系,转换一个人内心的坏,走出孤独的一元世界。
2.二元关系张力大,难以容忍二元关系中的坏,此时需要找第三者去投射这个"坏",进入三元世界消化。
3.三元世界不断消化,处理坏时,一个人的心灵得到淬炼,然后归于二元关系,最终归于一元关系。
      
      

5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22:35: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6 07:48 编辑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
      心灵,是内在的事;关系,是外在的事。内在的心灵和外在的关系,互为镜子。关系分为:
一元关系:
       即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了自己的感受,在关系中,只能他说了算。
       时间是6个月前。核心规则是剥削。强调对方对自己的忠诚。
二元关系:
       即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独立存在的,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感受,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时间是6-36个月。核心规则是控制。彼此忠诚,同时会感到这种忠诚好像牺牲了很多东西。
       这个阶段的重大里程碑是:
1.孩子将三年来给予他良好照顾的妈妈内化到自己心中,"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2.形成自己的个性。
三元关系:
       即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关系中,他能看到我,你和他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三元关系,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
      时间是3-6岁。核心是竞争与合作。
      我们的家庭结构里,父母与孩子构成了最基本的三元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心灵和外在关系,都可以回溯到这个基本的家庭结构中。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22:27: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5 22:32 编辑

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动力
       表面行为或有好坏,但背后的动力没有欠缺。
       经典的行为主义路线,是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起到塑造人的行为目的。艾瑞克森流派找到所谓"坏"行为背后的动力,把它视为好的,然后找到好的表达方式。
原则三步骤:
1.看到一个问题行为。
2.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
3.学习用好的方法去表达这份动力。
5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22:15: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5 22:26 编辑

A和-A
      当你看到A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看到了-A。
      1.越外向,越内向。很外向的人可能紧闭心门,很内向的人却可能容易对人袒露心事。
      2.越快乐,越悲伤。有的人的笑,是用来疗愈悲伤的。
     3.越好人,越恐怖。好人,在善良,忍让的同时,还是被动,消积和封闭的。他们的情感表达,只能抵达自己胸口一厘米远。大家夸赞他们,但他们却缺少知心朋友,且处理不好伴侣和孩子的关系。
       恋爱中,恋人因为不同走到一起,又因为不同而痛苦。解决这份痛苦的方法不是A消灭-A,而是融合。
       在追求人性圆满上,会出现痛苦的选择,而痛苦最终是为了融合人性不同的部分,最终趋向人性的完整。
       练习作业:你即可以A,也可以-A。找到十个描绘你自己的形容词和它们的反义词。详情参见P1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12-22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