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路训练的时机
这几天旁听了一下叶老师的培训课程,感叹一下:神经平衡疗育系统的脉络越来越清晰了!每种个案类型的动作知觉发展路径,每个阶段的疗育重点、动作设计方法等等,甚至于家长最关心的: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会走?这样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关于神经平衡疗法不让训练走路的误传,其实在头颈躯干上肢阶段就已经有类似动作设计进入,比如7个月的孩子就可以被动扶持的站立交替抬脚等训练,当然那时的学习区不在下肢,而是利用肌张力从下往上来带动躯干上肢的能力。
记录下追走路这个目标的时机:痉挛型一般在独立向前跪走到独立各单脚半跪姿这两个目标间时,独立行走的能力出现;徐动型同上,有的要做到独立交替半跪才能行走;松弛型(轻度脑伤)一般在独立向前跪走、单手扶持各单脚半跪姿这两个目标时,独立行走的能力出现;共济失调型一般在独立倒退跪走、独立交替半跪这两个目标时,独立行走的能力出现。在此独立行走能力指:独立行走3步。
以下是我理解的:若想追求一辈子稳定的走,仅达到骨盆控制的目标还是不够的,继续追到下肢控制阶段的目标到单脚跳5下,才能达到接近常人的稳定的走路。
以上可知:走路训练过早是没有效率的。而有些刚会坐的孩子就被抓起来大量站走,就不仅仅是没效率了,由于能力不足而来的代偿动作会引起一些合并症,让个案的状况更复杂更难处理,所以不要过早进行走路训练。而会走还要少走的原因也类似,尚不稳定的走,若有左右失衡的情况,用进废退会造成两侧失衡更严重。若有前后失衡情况,比如髋关节、膝关节紧缩、膝反张等,也会加剧。所以少走,不要刻意去做行走训练,而是按评估表赶快把基础打好把各个关节处理的更稳定,走路姿势自然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