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如何和孩子相处之反思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9 15:4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会爱孩子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奇怪,其实是值得很多家长去反思的问题。我们给孩子的爱是孩子需要的吗?
我们给予孩子极大的物质满足,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这是爱吗?
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知道孩子有情感需求。我们给予孩子情感回应,让孩子在温暖的氛围中成长,这是爱吗?
我一度坚持认可自己带养孩子的方式,凡事不强迫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快乐成长。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而我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令人欣喜的,比如懂礼貌、有教养、凡事可以讲道理。我觉得自己做到了尊重他,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
可是,最近几个月我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与恐慌之中,让我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晚都失眠。我的带养方式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现在哪?如何去改变?
经历了艰难的心里蜕变,终于有所感悟:

第一,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婴儿期他确实需要我们的呵护,你充满爱意的笑脸、柔声细语的交流,让孩子舒服安全。那他长到一岁、两岁甚至更大的时候,还这样带,合适吗?

第二,忽视了孩子的性别。
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带养方式,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带养方式。家长过度的呵护以及婴幼儿期父爱的缺失,都会导致男孩女性化。以往我总抱怨老公,觉得他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好不容易有时间还孩子在一块也不多陪陪。他陪孩子的方式就是自己坐在客厅里,孩子在客厅里玩。或者是别的地方,相处方式不会发生太多改变。最近,我突然明白。这是父亲带孩子的方式,给他更多独立的空间,去思考去感受。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第三,给孩子的独立空间太少。
总觉得孩子小,似乎什么都需要你去教他才能学会。事实上我剥夺了孩子独立寻求、探索事情的权利,更严重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我是 在否定他的能力。为此,让我痛心不已。
我做出的改变是: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去玩去疯,去和别的孩子互动。在此过程中让他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很多东西是“教”不会的。培养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说教,更需要给孩子机会去尝试。

第四,要学会观察。
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了解症结所在。比如,上完课让他去送沙袋这一件事,我需要了解的东西就很多。首先就是看他是否愿意去这样做,会不会就要喊老姨帮忙,妈妈帮忙。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抱着沙袋过去要往窗台上放。我不确定他自己能不能放上去。但是我不做声。小姨在旁边等他,我示意小姨离开。小姨在那儿的目的就是帮他把沙袋放到窗台上去。我没有让小姨那么做的原因是:第一,他会不会出现条件反射,就喊老姨,或者干脆说我不会。第二,旁边还有其他家长,他会不会求助别人?第三,如果他求助别人了,他会求助谁?第四,他怎么求助? 还好,最后的结果是他正在努力的放沙袋,刚好王老师过来找他玩,顺手给推上去了。

第五,体会同样的话语,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传递出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仔仔平时和小姨睡的比较多,因此即使白天再怎么腻我,晚上也会坚持和小姨去睡。为此,我想过很多,原因究竟是在哪里?有些人觉得仔仔亲小姨甚而亲我。这我是不赞同的。那原因究竟在哪里?首先是有习惯问题在里面的。其次就是表达方式的问题。我经常都会说,晚上和妈妈睡吧。这时候是不会得到我想要的答案的。某天我说,晚上妈妈和你睡吧,小家伙居然同意了。如此反复试了几次,我确认他理解了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个有意思的现象让我兴奋好久,后来自己想的答案是:因为两句话的主体是不同的。晚上你和妈妈睡,主体是妈妈,孩子是从属的;晚上妈妈和你睡,主体是孩子,妈妈是从属。这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陪妈妈睡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去锻炼孩子的能力,是不是要比告诉他那些空的东西更好呢?

第六,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
原来小姨帮我带仔仔的时候我经常会离开,不过走之前都会告诉孩子我去了哪里,大概几天回来。仔仔表现的也很乖,每次我回去也会和我很亲热。但是今年就出现一个怪现象,每次小姨说要走的时候,仔仔都会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反应。后来我观察发现一个现象。小姨因为很疼爱仔仔,就总喜欢逗逗他。说:老姨走了,不要仔仔了。或者说:老姨不亲仔仔了,回去亲叔叔呀。仔仔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嚎啕大哭,并且非得小姨抱抱。某天我和小姨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小姨也表示不理解。我说:因为我给仔仔的安全感强,我虽然会离开,但是我会告诉他我去干什么了,大概几天之后能回来。事实上,几天之后我也会回来的。这样,孩子心里有个准确的预期,他不会觉得妈妈是不要他了。所以每次走的时候孩子都会给我“拜拜”“再见”。而小姨总逗他,他的心里就会出现强烈的不安全感。谁能知道他什么时候就不要仔仔了?也许这一走就再也见不到他的老姨了?等等。后来小姨做出调整,尽量注意自己的语言,不去故意逗他。上次小姨要回家,提前两天就开始和仔仔商量。到走那天,仔仔的表现也很好。走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样子,小姨回来的时候,仔仔也没表现出和小姨的生分。小姨为此佩服了我好几天。呵呵,其实我应该感谢她才对。

第七,妈妈你生气吗?老姨你生气吗?
有段时间仔仔总会出现这样的语言,我和小姨都表现出担忧。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闫老师和我说起这个事情,说她听着两岁多的孩子这样问的时候很心疼。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总是察言观色。而应该表现出随心所欲的感觉才对。孩子这么小,太懂事太会体谅别人不见得是好事。容易对他造成一种影响,就是只为别人而活。如果真是那样,那他的人生会很压抑的。我赞同闫老师的说法,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观察很久,思考很久,无数个失眠的晚上,尽力回想带仔仔的点点滴滴。
我明白了。
首先,在平时和仔仔相处的过程中,我是很善良很和气的家长,凡事都是商量,从不会以暴力方式解决。就是这样过于平和的方式给仔仔带来一种体验。他喜欢家里人的笑脸,喜欢爸爸妈妈点头微笑表示赞赏。如果我们因为他做错事情或者是表现不好,面露怒色。孩子就会敏锐的观察到,并作出调整。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这样的模式,我就要问你:你生气吗?如果不生气,就是对他的肯定,他的心里才不会惶恐。其次,我们带孩子总会习惯的说,你怎么样怎么样,不然妈妈就生气了啊。这样的强化一旦形成,孩子自然就以你是否生气作为标准。
在我们做出改变的过程中,还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孩子每次问妈妈你生气不,我都会说不生气。本意是想改掉他这个习惯。可是好几天过去了,仔仔还是老样子。后来闫老师说,每次仔仔问她的时候,她都是不做声或者是换个话题。我恍然大悟。只要给这个话题回应,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强化。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搭理他。
现在,仔仔基本上改掉了这个习性。为此,我很开心。

第八,那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和仔仔的互动过程中,我总是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现在想来,在仔仔的语言出来之前,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那时候需要的是大量的语言输入,他才会有输出。现在,仔仔的表达能力已经很好了,他还需要这样的方式吗?这样做究竟还有多大意义?前天带他回来的路上,我突发灵感,问仔仔:告诉妈妈,你看到了什么?我为自己这个小小的改变而欣喜。因为这样就能反映出问题了。首先,他有些茫然,不知道该看哪里;其次,他眼睛里看到的东西那么多,该说哪一个呢?这个时候,我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说你面前看到了什么?左面看到了什么?右面看到了什么?如此几回之后,仔仔变得不再茫然,开始给我述说起来。我需要再坚持再试试。这样既能锻炼他的观察能力,又能锻炼他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他的想象能力。比如他抬头看到了月亮,会告诉我说:妈妈,我看到了月亮。月亮那么小。咦,月亮那么大?也许,他真的会思考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小有时候大。比我直接告诉他要好1000倍。目前我是这样认为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13-1-19 16:47:4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下个月4岁了。我也感受到了孩子长大之后需要考虑的养育方式和3岁前要改变很大。因为3-4岁这一年,我已经感觉了孩子作为独立体,已经和从前凡是依赖大人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他不再“听话”。
他有他理解事情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这就是老人常常说的“乖3年,逆9岁吧。
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
3#
发表于 2013-1-19 17:33:0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很头晕。实在是做父母太难了,不如本色一点,让孩子自己长吧,就当他是朋友得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00:58:5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确实是很多父母需要思考的问题。最近作出一系列调整之后,孩子的变化也是非常让人惊喜的。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四个月钱刚来康复机构的时候,孩子很胆小,不愿与别人交流。凡事都喊妈妈。现在,我的孩子在那里就是一个小明星,他做康复的时候我可以去任何地方。各方面的进步很快。
所以,作为家长,我认为还是多反思多学习会比较好。
5#
发表于 2013-1-20 15:06: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问可真大,我有几个常做的事和楼主还有小姨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5-1-7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