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残儿童家庭教育的“四个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7 21:0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智残儿童家庭教育的“四个一”

来源:特教论坛  作者:秋风红叶   
            家庭是儿童最初和经常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最重要成长摇篮。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智残儿童较正常儿童更需要父母的主动帮助和教育。然而.由于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缺乏与教育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家庭教育受到极大限制,给智残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大障碍。为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智残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给孩子一份真正的爱
    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真正的爱。很多智残儿童家长总感到有这样的孩子会为自己丢脸。再怎么关心他们也没什么出息,对孩子表现为冷漠、歧视、不闻不问。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你家的烦恼与别人家有点不同,关键在于怎样调整心态,从容应战,依旧乐观地生活。当然,这是不容易的,但很重要!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和谐与欢乐.如果家长能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情接受这个现实,认真地计划和安排好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同龄孩子去比,而是欣喜于自己的孩子的点滴进步。那么一切也许并不可怕。
    但家长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蹴而就,无论如何,都无法使那生来就没有发育全的人脑恢复所有的功能,孩子和正常人之间总有差异爱.像火种,能点燃孩子心灵的希望;爱,像雨露,滋润着久旱的禾苗、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因此。家长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对孩子,要学会宽容期待,多一些爱心,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们,以期盼的眼光鼓励他们,使孩子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调动。从而使孩子在动作、认知、情感控制及生活自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为以后的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人说,孩子的行为往往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妈妈,身后可能会跟着一个顺手牵羊的孩子,一个经常言不由衷的父亲,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说话有时也闪烁其辞。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子女模仿的对象。由于智残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家长更要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心理学家认为,在和睦融洽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大多比较活泼开朗,有良好的个性,反之,孩子发生心理缺陷的机率会大大提高。其实,培养孩子关心、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不难,只是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开始。例如,妈妈蹲着择莱,爸爸就可以引导孩子去送小板凳;奶奶生病卧床,给递水送药;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手中的报纸或其他较小的东西掉在地上,帮助拾起等等。
    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父母耐心地等待和帮助,不能放弃对孩子的主动引导,而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始终是孩子最生动的教材,法
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三、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的智残儿童家长认为,反正孩子做也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爽快。凡事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从而在孩子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父母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助的地方。长此以往,就造成孩子的无能和对家长永远的依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论表明,人的智慧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智慧,但个体之间会有差异,其差异不仅表现在每个人的智慧的组合内容上,而且还表现在智慧的水平及其显现的时间等方面。家庭可以说是最为个性化的学校,完全有条件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舞台,使孩子学到的知识有机会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应用知识的广阔天地。首先,父母要抓住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如炒菜做饭时,运用学习到的加减法(如取几个土豆,拿几个鸡蛋)及有关食品、植物的知识能帮你做出适量的、搭配合理的饭菜;孩子会认数字了,让他帮助看看今天是几号、星期几。其次,父母要加强对孩子实践的指导。指导不是代替,而是诚恳地给他指出如何做更好,而且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最后,要注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加以引导、启发,以促使孩子从被动的实践转为主动的需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说:“孩子们的玩,就是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游戏对孩子的情感、智慧、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是很有益的活动。就拿够一个球来说吧,他首先要判断球滚到哪里去了,再弯下身子去寻找。看到球以后,还要目测球的距离,想一下怎样才能够到它,用什么工具够更合适等等,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玩和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机会啊。另外.家长不要怕孩子被欺负,让孩子走出去玩,与同龄人玩。因为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家长陪着玩能培养出来的,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学习并发挥这些才能。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并体验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情绪感受。怪不得有人说:“会玩的人是有福的。”
    四、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信心
    家庭是孩子的加油站,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有克服了困难后取得成功的体验。如孩子在做手工时、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技巧没有掌握而气馁,这就需要成人在更细致指导的同时,鼓励孩子坚持做下去,当孩子看到成功时,一定要对孩子强调:“看,只要小明一努力.做得还是挺棒的!”“看,丽丽的手不怕累,终于夹起花生豆了。”对于孩子努力过程的强化,可以让孩于少一点退缩和畏惧.多一点勇敢和自信。同时.家长应善于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较;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并及时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肯定和表扬。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希望得到家长和他人的认可,这样的承认和赞许对他们的进步是十分重耍的。奖励方法使用得当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与巩固。奖励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质的。但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希望得到什么,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吻,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是孩子想得到的一份最珍贵的奖品,物质奖励要量少次数多,并伴随言语指导,不要过分强调物质这一外在动力,应注意儿童内在动机的培养、奖励最好是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在事先许诺,从而增加儿童良好行为形成的自信。
    当孩子受到了鼓励,他们能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结果,自信心加强了,积极性提高了,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时家长再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他们就能乐意接受了,而且勇于尝试以获得新的成功。
    总之,家长始终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的每一点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生活是一项十分繁琐、细小、平凡而又负责任的工作。作为智残儿童的家长,就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增长知识,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知识,使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同时也要为孩子积极优化家庭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排除各种干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弥补智残儿童先天智力发育的不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11-1 10:3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