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形状、颜色、大小、高矮、数量等抽象性的概念之前,应先进行大量的物品认知,因为抽象的概念都是附着于具象的物品之上的,如果先做抽象概念的认知,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理解的混淆。(但是,并不是说要等物品认知完全进行完后才进行其它概念认知,中间可以在有一定物品认知后交叉进行其它练习)
物品的认知应先从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开始,然后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物品。物品的认知也是遵循感知-理解-表达-扩展的一个程序。物品认知有几个大的内容,包括物品的命名、物品的功用、物品的属性特征等。
物品的感知:就是利用我们的感官,对物品的物理属性进行直观地了解,比如通过眼睛观察形状颜色、透过触觉感受物品的质地重量和立体感、透过舌头和鼻子去感知物品的味道、通过耳朵感受物品发出的声音等等,建立对物品的最初的感觉印象。“DOMAN”训练方法中介绍过的“听看摸闻尝”其实就是物品认知中的感知阶段的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应用的,并不一定要局限在课桌上。
感知的第二阶段是配对(关于配对的训练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详细分解操作步骤了),先是做实物配对,比如把完全相同的两个杯子做配对,然后做外观相似的杯子配对,再做杯子的卡片的配对(相同的和相似的),最后做实物与卡片的配对。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还仅仅是感知的配对练习,还不涉及到具体物品的名称,所以在配对时只要说“把一样的放在一起”,暂时还不需要说“把杯子放在一起”。
感知的第三阶段是分类,把所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分类放在一起,具体操作和配对差不多,只不过配对是一个配一个,而分类是很多相同的或相似的放在一起。
物品的理解:配对是把两个相同的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理解的练习是要把相同或相似的物品从一堆物品中找出来,刚开始可以干扰少一些,比如桌上只有一个杯子,训练老师手上拿一个杯子,让孩子从桌子上拿出一样的给老师(如果孩子的手功能还不具备拿的能力,用手拍一下或指一下也可以)。孩子拿对以后要肯定孩子做对了,给予奖励,并用语言总结:“它们是一样的,它们是杯子”,开始引入物品的命名。逐渐增加干扰,让孩子从更多的其它物品中找出一样的,每次都做总结“它们是一样的,它们是某某东西!”随着物品认知数量的增加,还可以逐渐引入物品的功用概念,在总结的时候陈述,或者让孩子模仿物品的使用方法,条件具备的时候,还可以直接让孩子实际使用,加深孩子的印象。
物品的表达:就是让孩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物品的名称、功用,以后学习抽象概念以后,还可以让孩子表达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等。在表达的时候,还可以学习更多的句型,比如“这是某某东西”,“那是某某东西”,“我有某某东西”,“我也有某某东西”等等。
物品认知的扩展:在学习了基础的物品命名、功用、属性之后,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扩展练习,比如猜谜语、进行简单的想象游戏、做相关物品的功能配对、利用各种对物品的表达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答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比如拿出一个苹果,除了可以做苹果本身的认知外,还可以让孩子想象吃苹果的步骤:先洗苹果,然后削苹果,接着切成小块,最后用叉子送到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