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脑瘫家庭康复教室》6.1 对年龄较大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步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4 17:0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对年龄较大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步骤

A.患儿的主要特点:

    这种患儿全身呈屈曲内收状态,颈部、体于向前屈曲,肩部向身体前方突出并上提,双上肢内收、内旋,肘关节也是屈曲的,同时患儿姿势还表现出体干侧屈、双下肢内收内旋,踝关节底屈。

B.治疗的目的:

    尽可能地让患儿在坐位时脸部上抬,头部能向两侧旋转并且能够进行控制;使体干获得抗重力伸展的能力和髋关节正常屈曲、外展、外旋的姿势,并使双上肢逐渐地能够伸直去支撑体重,促使体干出现可动性、体轴性的旋转动作和获得重心移动的能力,最后,促使患儿能够利用两足底地进行身体负重。

C.治疗方法:图5—58~图5—72。




图5—58 病型I



 
图5—59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0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1  病型l训练手法


    图5—58是一个典型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示意图。患儿缺乏自主性的活动能力,不能自己调整姿势。在坐位时总是利用腰椎的下部进行身体的负重,坐在椅子上时常会出现骨盆、双下肢向前方滑落的现象。

    图5—59:将患儿放置在长凳上,训练者处于患儿的身后,将双上肢通过患儿的两肩前部,用双手放在患儿的骨盆两侧保持稳定,使患儿的后背紧靠住训练者。训练者用自己的双上肢向后推压患儿的两部,使患儿的背后侧的两肩胛骨内收,两肩部向外展方向运动。

    图5—60:训练者坐在长凳上,让患儿从图5—59的坐姿仰躺下,训练者的双手这时移动到患儿的腰部,训练者利用自己的双上肢继续控制患儿肩部的同时,用双手扶握住患儿的腰部,进行体干的回旋运动并尽可能使患儿的体干伸展。从腰部开始的体干回旋运动要轻柔并反复进行。

    图5—61:通过图5—59、图5—60的训练,患儿体干部的可动性就会改善,随即就能感觉到患儿上肢屈曲内收的抵抗力有所下降。训练者这时可让患儿慢慢坐起来,使患儿利用臀部支撑体重,也就是让患儿用坐骨支撑体重。训练者将双手从思儿腰部上移到患儿的胸椎部,进一步进行促进体干伸展和前倾的训练。伴随着这些运动训练,患儿的双上肢上举,两肘关节伸展,可以较彻底地抑制患儿双上肢屈曲;内收的异常姿势。体干的充分伸展可以使胸部的胸大肌得到牵拉,并抑制体前侧屈肌的紧张度,使患儿两肩的后缩和两上肢的外展外旋变得容易。该动作的训练要反复进行。

    图5—62:紧接着,训练者的双手从患儿的胸椎部移到两侧的肘关节上,将患儿两上肢向后方保持在伸展位。训练者让患儿的身体紧靠自已,通过患儿的两肘关节使患儿的体干进行小范围的体轴性回旋,同时使患儿的骨盆立起到垂直位。在训练者的帮助下,促使患儿脊柱伸展,与此同时,诱发患儿头部自动性地向上抬起,保持在直立位。进行训练时,训练者可以口头提示患儿并给予鼓励。

    图5—63:训练者将双手仍然保持在患儿的双侧肘关节处,用一侧下肢顶在患儿的腰椎部,进一步让患儿继续获得体干的伸展和双上肢的伸展、外展。


  
图5—62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3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4继续保持图6—63的训练姿势。训练者通过患儿双肘进行患儿身体重心向左、右的移动训练,当患儿向左侧移动重心时;右侧体干应尽可能地伸展,头部根据翻正反应也应向左侧移动并保持直立。

    图5—65训练者帮助患儿将身体重心移至右侧,尽可能让左侧体干伸展,头部由于翻正反应向右侧移动并保持直立位。在对患儿进行身体重心移动训练时,还要进一步增加患儿两上肢的伸展和外展外旋。

    图5—66:训练者将患儿的双上肢以外展外旋,伸展的姿势撑在身后的长凳上,手掌向下,手指伸开支撑体重,训练者将双手扶握住患儿的双肩,进一步进行抑制患儿屈曲性姿势的训练,并让患儿保持头部的直立。这个训练可以进一步促进患儿体干的伸展,改善双上肢的支持能力。

    图5—67:训练者将双手从患儿的双肩移到患儿的两肘关节处,防止因支撑能力不充分而出现突然性的肘关节屈曲动作给患儿带来伤害。训练者扶住患儿的双肘,诱导他将重心移至身后,用双手支撑体重。




图5—64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5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6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7病型l训练手法

 


    图5—68:训练者站在患儿的侧方,用一侧上肢保持患儿两侧上肢伸展和支撑体重的姿势。

    图5—69:训练者在患儿的一侧,将患儿的髋关节保持在较正常的屈曲、外展的位置,并且将患儿的双脚也运动到一个较正常的肢位,使患儿的两脚底着地。这时要让患儿尽可能保持骨盆垂直,体干完全伸展,并尽可能保持双上肢在身后支撑体重的姿势。

  

图5—68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69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70训练者转到患儿的背后,双手扶住患儿两肩,将体干上肢保持在较好的对称性位置上,通过患儿两肩让患儿进行体干前倾再回到原位的运动,并反复进行这种训练,就能使患儿学会将重心在坐骨结节(臀部)和双侧上肢之间移动。当体干前倾时,要让患儿的髋关节保持在屈曲、外展的位置上,同时,这个训练也增加了髋关节与踝关节的可动性。

    图5—71:接下来训练者让患儿用一侧上肢继续保持支撑体重的姿势,训练者用手握住患儿的另一侧上肢的小臂外展上抬,保持在空中,让患儿上抬上肢进行前后的摆动,诱发体干的旋转运动,这时患儿就可以将重心移动到一侧的坐骨结节上,并以此为中心,反复学习体会体干部的运动感觉及控制,并能进行上肢的多样性运动。在进行这个动作训练时,要对患儿两侧的体干和上肢交替进行。’

  


图5一70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71  病型I训练手法



    图5—72:最后,训练者再次用双手扶握住患儿的两肩,让患儿的双上肢从身后回到身体的两侧。训练者通过让患儿两肩前后摆动,诱导患儿反复进行小范围的体干旋转运动,同时诱发患儿两上肢脱离体干进行一些自主性的运动。当这些动作比较流畅协调以后,患儿上肢向前方上抬的动作完成起来就容易些,随后就可以进行上肢上抬够取物品的练习。


图5—72 病型Ι训练手法

    这十五个训练动作是前后相联系的,是为患儿在坐位时双上肢活动机能完善作准备的。如脱穿衣服的动作和进食动作等都是以这些训练动作为基础的。训练者利用这些动作训练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图5—58到图5—72按顺序进行训练,也可以从其中的某训练动作开始进行训练,总之,目标是一样的,提高患儿的运动机能水平。


回到本书目录:
http://www.help-hope.org/thread-1056-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12-22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