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痰饮多发于婴幼儿时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喉咙间痰声辘辘如水鸣声,随呼吸而发作,甚则咳嗽喘憋,口流涎水,多伴有面色皓白或苍黄,眼眶发青,苔少等症。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应用“化饮汤”治疗此证,颇收良效。
小儿痰饮一证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为小儿生理特点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肾阳虚弱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水湿不化上犯与肺,肺失宣降,上焦水津不能通降与布散,停聚与肺,滞留而为痰饮。可知脾肾阳虚为生痰之因,肺为储痰之器。细察病机,以“健脾益气”、“温阳化饮”之法,自拟了“化饮汤”,该方是以《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化裁而来,基本药物为茯苓、干姜、苏子、苏梗、、肉桂、太子参、甘草。方中茯苓、肉桂为主药,健脾温肾,用肉桂置换桂枝,是为了温补肾阳,太子参,黄芪,甘草补肺气脾气;干姜加强温中化饮之力;苏子、苏梗理气化饮,纵观全方,突出了“温化”二字,正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及“善治痰者理其气”,此之旨也。诸药合用,其疾自愈。
化饮汤方剂为:茯苓9克,黄芪10克,干姜6克,太子参10克,苏梗、苏子各6克,甘草2克。喘重者加银杏;咳嗽重者加白前,炙百部;痰盛者加橘红或白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