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黑市:干细胞移植疗法缺乏监管难保安全
“中国速度”
囿于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的安全性,各国对干细胞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审核比基础研究更为谨慎。但中国医生的热情比国际同行高得多
对于大多数人甚至是医学界而言,干细胞治疗还是一个年轻的名词。若要真正将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仍有大量技术难题未能解决。
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都不惜投入人力财力,期望早日破题。劳伦斯·戈德斯坦透露,在美国和欧洲,有许多机构正在进行干细胞临床试验,大多数处于一期临床试验阶段,也就是在做有关安全性的测试,仅有少数开始进入测试有效性阶段。
在美国等国,干细胞临床试验像新药临床试验一样,通常也分三个阶段,三期试验通过后才谈得上临床应用。
囿于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的安全性,各国对于干细胞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审核,要比基础研究更为谨慎。但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
监管空白的存在,客观上鼓励了医院“大胆尝试”。本应建立在临床研究基础上的干细胞治疗的发展,最能显示出“中国速度”。
2004年9月,英国贸易工业部专家小组考察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的干细胞研究状况后称,韩国科学家似乎不那么急于走上临床,而中国很多科学家急切地希望在临床实践得到应用。该小组的专家感慨:在中国,将实验室技术应用到临床显然比在西方容易得多。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忠朝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最先开始开展这些治疗项目的,是部队医院,当时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法规,后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大多是一些小医院,为了吸引病人,也纷纷开展这样的项目。”
像455医院这样的部队医院,对干细胞临床治疗之所以更为“热情”,又与其相对独立于其他医院的管理体系有关。在中国,地方医院和解放军医院分属两套机构管理,前者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后者则由总后卫生部管理。尽管总后卫生部对医院技术方面的管理也要参照卫生部的相关文件,但因两者并无隶属关系,卫生部的监管只是一种“软约束”。军队医院无需遵循其他医院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实际上基本脱离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