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同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同妈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后要点分享记录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09:20: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21 09:48 编辑

第七章第2节
       上不上学前班呢?
       作者意见:反对孩子上学前班。
       首先普及下学前班来历。
       学前班的产生是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一个应急措施,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城市学龄儿童人口迅速增长。民办幼儿园很少,孩子入托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采取了让小学办学前班来解决部分幼儿的学前教育。
       可见学前班的出现,主要是出于学龄前儿童分流的需要 ,并不包含有教育学意义上的衔接需求。     
       这些年,我国经济繁荣,人口出生率降低。民办幼儿园大量出现,儿童入托供需矛盾不存在了。

       可学前班却蔓延开来,越来越名正言顺,仿佛是基于儿童学习需求的一个正常合理的设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它有存在的基础。那就是:
一,学校愿意开学前班。
二,家长愿意送孩子上学前班。
        现在的学前班,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他基本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缩写版。
        很多家长都担心,如果说不上学前班,是不是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是,作者承认,儿童的早期教育确实很重要,一个人接受没接受过早期启蒙教育,后期的智力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学前班学习是“启蒙教育”吗?

       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的,内涵上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训练,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
       可当下学前班教学,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了儿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儿童天性,无聊的作业消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它是一种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学习。
        它充其量只能叫做“提前学习”,不能称为启蒙教育。
       上过学前班的,确实会出现在认知,计算,考试这方面暂时的比较强,但真正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学业的差异和上没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人才,而不合适的“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变得平庸无才。
62#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09:37: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21 10:08 编辑

第七章第3节
        暴力作业
       人们总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正确的,都是对学习有用的,孩子都应该完成。事实是,现在孩子们写了太多的无效作业。
      作者认为暴力作业有三种:
第一种是数量大。
第二种是惩罚性。
第三种是恶意评价。
      作者认为:暴力作业不仅给孩子当下的生活带来痛苦,更破坏者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给他们一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都形成消极影响。
       每个孩子刚入学,对学校都充满了向往,对学习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刚接触“作业”时是那样兴奋和自豪,可很快他们就厌倦了。有些早就会的字还要一遍一遍地写,没有时间玩儿,也不能早早睡觉。

        厌倦是学习中遇到的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暴力作业就是把这样的敌人运送到孩子心中最快捷的“交通工具”。
       教师或家长偏爱暴力作业,有两个原因。
1,他们头脑中有个“笨蛋逻辑”。
      他们认为多写多记就能多学到知识。认为一个字写二十遍就比写两遍好,一道题做五次就比做一次好。 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孩子内心产生一种化学变化,叫做“厌学”
2,教师的急功近利。
        老师布置大量的基础作业,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让学生记得更好,然后单元测试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让家长们都皆大欢喜。 但是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没有良好的深远影响。     
        我们一次又一次提出要给学生减负,其实减少暴力作业,才是最重要的减负行为。
        把暴力作业上升到事故的高度,可以让人看到他的报破坏力引起人们的警醒。
63#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0:39: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21 10:43 编辑

第七章第4节
        你的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吗?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让家长操碎了心。
        想想我们小时候,一堆孩子玩打仗,玩儿捉迷藏,经常也是玩儿的忘了回家吃饭,家长来找才回家。
        现在的孩子,在电脑上虚拟的玩和我们以前在线下的玩,这两种玩儿,有什么区别吗?
       电脑游戏,它就是个游戏,并不是毒品,跟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这个游戏更有趣,更复杂。

        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和病态的成瘾,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大多数孩子都是前者,只有少数孩子会发展的后一种状态。
        游戏上瘾,其实反映的是游戏之外,孩子的另一个问题。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
        一个孩子如果因为电脑游戏耽误了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也会有别的事情把他拉下水。
        电脑游戏,已经成为当代儿童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家长喜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儿的。所以在要不要让孩子玩儿这个游戏的问题上,家长不需要决策。

        家长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能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和成长两不误。
        有的家长总是习惯在很多事情上去“管”孩子,有的家长缺少耐心,指望自己改变孩子也能立地成佛几天就好。 还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严加管束,不许上网。一旦成绩好或别的什么事做好,一高兴,就拿允许他上网来作为奖励。
        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只能从家庭教育开始。需要家长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没有家长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改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坦然的接受他只是孩子的一个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
       2,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 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精神世界丰富,让他更聪明,更理性,有更好的道德意识,阅读的魅力会冲淡他对游戏的兴趣。
       3,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 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点就是经常去管,给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要求。然而,你把所有的“管理”都负担了,孩子哪里还有机会去学习自我管理呢?
       4,在具体言行中多运用逆向思维。 比如,把上网作为“任务”或“惩罚手段”,而不是奖励手段的运用。
64#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6:48: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21 16:56 编辑

第七章第5节
       主要是说“多动症”。
       作者用大量的数据想说明“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作者认为,“儿童多动症”的“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两个错误。一错误的儿童观,二错误的教育方法。
      关于这节我就不写记录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自己找书来看一看。


      好啦 那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的阅读要点记录就算分享完毕啦。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方法作者的女儿用很管用,换一个却未必能行。但是书中作者反复提到的一点是我觉得很好也很重要的。
       那就是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父母不要一直“站着”,适当的“蹲下”好好听听孩子想说的话。
65#
发表于 2018-5-22 16:52:16 | 只看该作者
小同妈 发表于 2018-5-5 12:27
第一章第四节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要保护他们对童话的信任心。孩子不是为长大或者成功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 ...

小同妈妈,你好,看到这段话,我一直有一个困惑,我的孩子九岁半了,还是相信童话,和比他小的孩子在一起玩时,小孩子都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那是童话故事中才会有的事”,说他分不清现实还是故事,他也能分清,但是他好像更愿意生活在童话故事中,有时候听他说话,心里都很着急,直接告诉他,那是童话故事,不知道有没有和他一样的孩子,平时是怎么引导的?因为毕竟9岁半了,我认为还是要引导他面对现实社会啊
6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21:48: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22 21:52 编辑

回复hope 11 。难能可贵的是孩子的童真,我知道你在担忧。
比如说我家小同很喜欢钱,但是就是单纯喜欢,对钱的具体化却并不很懂。别人告诉他自己有一天一万零花钱,已经存了几千万零花钱,他就深信不疑,。
别人找人给他画一副速写(很普通很潦草)画说10块卖给他,还说这是很有名画家画的,他也深信不疑,把画拿回来找我拿钱给别人。
我有时候都觉得孩子你可真是傻傻的天真啊。
67#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7:59: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真的非常浅显。不管你的孩子情况怎么样,他都需要你平等,尊重的爱去滋养他成长.
68#
发表于 2018-9-3 22:35:58 | 只看该作者
明天我要去看看
69#
发表于 2021-7-9 10:57: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楼主的分享!!!!!!认真阅读!会持续打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12-21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