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跟我丈夫之间是没有太多共同语言的,我的兴趣和关注点与他的几乎都不一样。
前一阵我买了几个小盆栽,其中一盆叫“十二卷”的植物深得我心,每天我在观察花花草草时总要在“十二卷”身上多停留一会。白菜大叔回家时,我请他欣赏新买的小盆栽并问他最喜欢哪盆。他很快指着“十二卷”说:“这盆肯定要排除,太丑了。”我无辜地问他:“哪里丑了?多可爱!”后来他看中的那一盆,偏偏是我觉得最没特色的。
白菜的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远,他只在周末回家,每天我们都通电话保持热乎。
和他通电话的模式一般是这样:我发起我感兴趣的话题后就自说自话,他在那边嗯嗯回应。然后我说“换你了”,他就说他关注的,我在这边嗯嗯回应。有时我们彼此听烦对方的话题时,会适时机智礼貌地打断对方并引到自己的关注点上。
在没有大事商量的情况下,我们的对话通常都是这样进行,有一回我对他说:“我发现规律了,如果咱俩通话十分钟,都是我三分钟、你三分钟、我再三分钟,然后你一分钟做总结。”他哈哈大笑。
共同生活十几年,我跟我丈夫真的在很多方面都不合拍。
我喜欢文学、艺术、教育、中医养生、植物花草,尤其热爱大自然。
我是个智能时代的文盲,手机和电脑的许多功能都不懂,2015年重新规划生活节奏后,网络对于我几乎就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方便而保留。
白菜对我的诸多兴趣没有一丁点兴趣,他是理科高材生,喜欢摆弄电脑、喜欢逻辑推理,他是一个典型的“低头族”,关注高科技的时尚。
他说我是一个生活在童话世界中的人,而在我眼中的他,与优雅生活毫不沾边。
但很奇怪的是,即使我们二人在性格、爱好、脾气方方面面都不配搭,却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且这种和谐有着愈行愈浓的趋势。
昨晚跟他通电话时,我就某件事提醒了他两遍,他说:“以后不要再提醒我了,不需要你总提醒。”他的这种态度让我不舒服,心想“才提醒两遍嘛,干吗这样不耐烦。”但是很快我反思自己,既然他不喜欢我唠叨,我马上改正。
而对于他身上的一些缺点,我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婉转提醒,而聪明的他一点即通,并很快能让我看到他改变的迹象。
有时我在思考夫妻关系,觉得共同语言啊、相同兴趣啊,这些并不是幸福婚姻的基础。这基础应该是尊重、包容和体谅。
以前我总想改变我丈夫,希望他能按照我的要求来适合我:如果他是方的、我是圆的,那么他就要砍掉四角成为圆的跟我一致;如果他是圆的我是方的,那么他就要长出边和角成为方的来跟我一致。
说来说去,这是自私狭隘的表现,我从没想过改变我自己去适合他。
但现在的我,完全改观了。我爱我丈夫,就会按照他的本相去爱他。这是一种对生命起码的尊重。
这种尊重,正反映了我们对世界万物的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我为中心的,我们喜欢评判、质疑、论断,这实在是自以为义。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对亲人太苛刻,而对陌生人太宽容。”其实这句话不太对。我们都懂得,对陌生人的宽容不是真宽容,陌生人甚至普通朋友,都不会上升至让我们忍耐的地步,或者我们犯不着跟不太相干的人花心思较劲。
而对待亲人的态度,最能体现我们的本质。因为与亲人的相处,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忍耐。有人说忍耐是一种姿势,久了会累。我们累了就顾不上那么多了,各样人性的弱点就出来了。
都说一个人真正的品德高低,看他在无人监督时是什么样。
同样,一个男人是否优秀,他老婆的评价最真实。一个女人是否优雅,她丈夫的评价最客观。
回想我以前对待我丈夫的态度,我的暴躁、任性、自私,真是恶梦一场。一个人若没有真理的开启,都是自认为一贯正确,即使偶尔会反思,也很难去彻底改正。
我是幸运的,33岁信主,36岁真正有了新生命,在回顾往事时,竟然有一种后怕的感觉。真无法想像如果我还是坚持着以前那种自私和任性,我的婚姻走到今天会是什么光景。
还好,回想是骨感的、现实是丰满的。
今年冬天的华北不太冷,至今没有下一场雪。我很想去大兴安岭旅行,看看林海雪原,那是我从小的梦想,因着我父亲在加格达奇当过铁道兵,他对那边的描述引发我无限的向往。这几天我查好了去那边的火车票,查好了各项攻略,准备再像以前那样,跟白菜打个招呼就拎包上路,我当惯了独行侠。但是白菜在电话中阻止了我,他说如果我现在一个人去南方旅行,他一定支持。但是我一个人去茫茫雪海,他不支持,因为危险系数太大。我问他,如果我去那边在当地跟个旅行团可否,他还是不同意。
我顺服了,听老头子的话总不会有错,他不让我去我就不去。
如果有机会,能跟他一起去大兴安岭,应该会更好。
嗯,夫妻间的默契,就这样慢慢养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