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奇术之神经生长因子
转贴自: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727641
寻正
科学家也迷信,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是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她就创造了一个关于神经生长因子的迷信。在2009年,她达到100岁高龄,是首位年龄过百的诺贝奖获得者,她宣称她的思维能力超过年轻时代的自己,其秘诀?每天一剂神经生长因子!
列维-蒙塔尔奇尼对神经生长因子的迷恋情有可原,因为她是神经生长因子的真正母亲,没有她,就没有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在1938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执行种族歧视政策,不允许犹太人参与学术工作,作为意大利神经病学家列维的助手的列维-蒙塔尔奇尼因之失业,待业在家她闲着无事,自己搞了一个实验室,继续她在列维手下的研究工作,研究鸡胚的神经发育。二战后,她移居美国,进入华盛顿大学,重复一下自己以前的研究,就让导师刮目相看,从而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她在研究工作中发现,某些癌症细胞会分泌某种物质,刺激神经发育,她与生化学家科恩一道将之分离提纯,命名为神经生长因子,他们因此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1950年代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之初,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关注集中在它对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它可以刺激神经生长愈合,维持神经完整性,随后在1980年,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也逐步受到重视,到了1990年代后,它还被揭示在免疫学疾病与慢性炎症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神经生长因子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有成为针对外周性与中枢性神经性疾病以及免疫疾病的有效药品的潜力。它自1990年代以来,就是多家生物制药公司的开发重点,2001年,在神经生长因子研究中贡献不多投入不大的中国人率先完成了神经生长因子的药品开发,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神经生长因子获得了新药资格,次年“恩经复”在中国上市销售。
“恩经复”在中国的成功让相信“成功可以复制”的中国人趋之若鹜,随后中国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苏肽生”与“金路捷”应需而生,在国际药商与科学家在神经生长因子药品化战役中屡战屡败的背景下,中国人一支独秀,猛产万斤,不但多家药商销售额可观,而且中国国内医学杂志也喜迅频传,面对同样的疾病,神经生长因子在国外无能为力,一到中国就起死回生。神经生长因子的适用范围在中国正在极度扩大,内外妇儿骨,各科凡是跟神经能扯上关系的,都可能是神经生长因子大展身手的地方。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发展,然而,中国人却不太懂经济学,以至于连简单的利益关系都不能理顺,才会造就神经生长因子在中国的科学迷信。画饼不太可能充饥,但是画饼却是很容易赚钱的,只要吃的人如此认为就行了。神经生长因子成本未必高,但价格却是非常高的,高价格导致了高利润,高利润才有无限的操作空间,医生有了高额回扣所以不顾病人死活与钱包,能把它塞出去;研究者有利可图,于是乎临床研究到了中国就有效;而药商财大气粗,所以政府能开绿灯放行,这些人组合在一起,造就了神经生长因子的中国神话。
中国的GDP为什么比较虚假?因为一大批人在画饼,然后政府组织了一批专家审批,再有一大批人努力地卖饼,最后是一批人满心欢喜地买饼吃饼——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GDP的一部分。这样的GDP在别的国家较难产生,所以神经生长因子这样的神药,在国外还处于画饼的初级阶段。
生物体是一个复杂无比的机构,在实验室里发现的作用,几乎是绝大多数都不能在复杂机体中观察到,这是为什么国际医学界形成了所谓三期临床研究的机制,把绝大多数的产生新药的好主意淘汰了。中国政府虽然组织了类似于国外的监管机构,但不透明、不公开的审批方式导致了腐败盛行,三期临床研究的机制在中国明存实废,才会有如此多的神药好药问市,在中国效果好得出奇,但奇迹从来出不了国门。
神经生长因子是蛋白质大分子,它根本就不可能通过我们的血脑屏障。也就是说,所有宣称注射用的神经生长因子制剂针对中枢性的神经性疾病有效的都是瞎扯,而且是不顾医学常识的瞎扯!在国外,是否进行过神经生长因子的中枢性疾病的研究呢?当然有的。最早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是老年痴呆症,在1990年代有人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发现它可能有效,但明显的副作用让这一想法未能继续,进入21世纪后,国外正在进行基因治疗的尝试,目前尚止步于I期临床研究;神经生长因子针对帕金森氏综合症、新生儿缺血性脑病、以及视神经萎缩进行治疗都有个案报道,显示曾经有人尝试过,但都无果而终,连I期临床研究都不曾进行过。这些研究,研究者如果不是采用基因治疗,就必须直接把药品注射入脑室或者壳核中,才能突破血脑屏障。
我们回到神经生长因子针对外周性神经疾病的尝试中来,其结果仍然是希望之后是失望。针对糖尿病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1990年代后期在II期临床实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这个效果仅仅是昙花一现,III期实验却证明神经生长因子跟安慰剂相比,没有效果。同样的故事也在艾滋病的外周性神经病变中重复,II期临床实验早先觉得有效,但长期观察却证实神经生长因子跟安慰剂相比是无效的。这些实验都采取的是基因重组产生的人类神经生长因子,而不是中国市场上流行的鼠神经生长因子。虽然哺乳动物神经生长因子相近类似,但毕竟还是有差异,使用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副作用更小,有效作用更强。
在上述的外周性及中枢性的神经疾病中应用外,还有神经生长因子在迁延难愈的皮肤溃疡上的研究,目前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个案报道的基础上,意大利科学家在2003年报道双盲研究结果,认为神经生长因子显著有效,但这尚属孤证,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除了这些疾病,另一个潜在的应用方向是眼科疾病,目前也有报道在角膜溃疡、青光眼、以及黄斑退化等疾病中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取得了一定疗效的,但一如皮肤溃疡,这些研究都是尝试性的个案报道,提供一种思路,还不算进入了临床实验研究,根本不可能提供大规模临床应用所需要的科学证据。
综上所述,神经生长因子在临床应用上尚未迈开脚步,它的诸多作用只是理论上的推测,有的已经在临床研究中推翻了,而更多的尚须进一步的证实或者证伪,依据药物开发的普遍规律,这些作用被证伪的可能性,远大于被证实的可能性。神经生长因子是中国人的神话,是自欺欺人,骗上瞒下的产物,是许多人丧失良心与社会道义后合伙欺骗中国病人所画的饼,国人请勿上当自误。
在此呼吁中国医生,在执笔处方写下神经生长因子的时候,考察自己的良心。近来遇一位学者,因其女儿患新生儿脑病,面对神经生长因子不断蚕食其腰包而陷入窘迫之境,故而为此文。中国医生开神经生长因子都是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给药,连该药不可能通过血脑屏障都不顾及,实在是无耻至极。请中国医生多点同情心,少点贪婪,与索要红包相比,昂贵无效而有害的药物坏处远超百倍!
鼠神经生长因子终究是异体蛋白,可能导致过敏或者患者免疫系统的混乱,在目前的研究中,神经生长因子会引发局部的疼痛,而在中枢应用的患者,则常见显著的体重锐减。由于目前针对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尚处于临床早期或者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更多的可能更严重的副作用尚未被发现,家长且不可以掉以轻心。在中国神经生长因子还被列入中风、头痛、或者神经衰弱之类的常见疾病的应用范围内【参见《百度百科》】。如果子女用价格不菲的神经生长因子献孝心,那就不仅仅是舍财了,还会因为副作用而直接坑爹。
中国人,请远离神经生长因子。
全部评论:
1楼 鬼笔环肽
NGF这药确实广泛的在用,而且很多时候是患者要求用,至少我老板在每次用之前都会告诉患者,这东西没有确切疗效,可能有用,但没有循证证据,你实在要用我给你用,但是你得签个字。
然后我立刻去PUB搜索了一下,由于时间有限,只浏览了一下5年内标题内含NGF的综述,多数只看了标题,少部分看了摘要,一共有29个结果,其中有接近2/3(19篇)指向人体内NGF机理的基础研究,或者通过抑制NGF产生治疗效应的临床研究,接近1/5(6篇)指向NGF的潜在临床应用研究,最后4篇指向NGF的直接治疗作用研究。
当然这个不能从理性上说明问题,不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实对于NGF的实际临床应用研究还是很不足的。
这篇文章主旨上没有太大问题,细节我就不去考证了,另外他有点对异体蛋白危言耸听,毕竟现在多数的生物药都是异体蛋白,在致敏性上FDA是有要求的。
2楼 2013-10-18 11:43 吹口琴的猫
这种药多了去了。神经节苷脂、胸腺五肽、肌酸肌酸钠、复合辅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丙氨酰谷氨酰胺、谷胱甘肽、依达拉奉、左卡尼汀、脂溶性维生素、多烯磷脂酰胆碱、血凝酶、香菇多糖、鹿瓜多肽、骨肽、脑蛋白水解物、门冬氨酸鸟氨酸、丹参酮ⅡA磺酸钠、核糖核酸、银杏达莫、丹参川芎嗪、甘露聚糖肽、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乌苯美司、环磷腺苷葡甲胺、骨瓜提取物、复方氨基酸(15)双肽(2)、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白眉蛇毒血凝酶、脑苷肌肽。。。。。这些如果全杀掉,冤枉的不多。
3楼 2013-10-18 11:57 总丢密码的疯和尚
(楼主) | 引用@吹口琴的猫 的话:种药多了去了。神经节苷脂、胸腺五肽、肌酸肌酸钠、复合辅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丙氨酰谷氨酰胺、谷胱甘肽、依达拉奉、左卡尼汀、脂溶性维生素、多烯磷脂酰胆碱、血凝酶、香菇多糖、鹿瓜多肽、骨肽、脑蛋白水解...
骨肽 胸腺肽之类的破玩意儿我知道以前还写文提醒过,丹参酮、川芎嗪不会是吧??关于它们的研究报告不少,而且天士力的丹参滴丸在FDA好像过了二期了,与其相信是所谓的君臣佐使的神妙,我更相信是丹参酮等有效成分在起作用。
让我想起来前几天开掐的那个关于警惕科学的帖子来,其实警惕技术滥用还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警惕打着科学的旗子卖狗皮膏药的。看媒体上大量的中医药广告,宣称自己是结合了现代分子生物/基因/遗传/细胞/物理学技术,从而调节免疫力/恢复胰岛细胞/杀死癌细胞、病毒.......等等等等,还有这类打着现代药物旗号其实违背了科学基本原理的神丹妙药,其实都是利用了人们对科学二字的崇拜和迷信。所以,尽管那些科学文化人有些地方的确概念和逻辑有些混乱,但至少有一点没说错:科学就是个工具,是利用的对象,不是崇拜和迷信的对象。用科学研究去荣耀真猪和丧弟,也好过见到科学二字纳头便拜。
肖志超 2013-9-25 21:38
鼠源神经生长因子属于2005年前批准的新药。目前国内拿到药品批准文号的有四家,16楼提到的苏胎生是其中一个商品名。比较疑惑的是该药目前还在临床申报报阶段(受理号:CXSL1200070,日期:2013年4月2号,可在SFDA网站上查询),属于1类新药。而市场上却已经卖得红红火火:2010年卖了1.8亿,2011年卖了2.5亿,2012年卖了4.9个亿。市场单价(30微克)卖250元。
这个销售数据恐怕是国内少数不多可以同时挂两面旗的:一类新药和畅销新药的品种。
那个年代的新药,在这个市场的年代里有如此的表现,堪称奇迹!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