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萧瑄琪
学龄前大部分孩子的「工作」,便是游戏。透过游戏,孩子学到了各种技巧、能力,包括认知、语言、社会互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等等。透过这些技能的发展,到了学龄,孩子进入了小学,便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课业,例如阅读、书写、计算、知识获得、理解、问题解决等。其中的书写活动,对学龄的孩子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职能活动,他们必须要学习写出如何让人可辨视、可瞭解的文字,除了应付学业上的要求外,也是学习另一种沟通的方式。书写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任何孩子都是先由涂鸦开始到一些线条,再到几何图形,之后逐渐发展出一些有意义的沟通符号,如注音、数字;透过组织、区辨、顺序和记忆等过程,慢慢将这些符号拼成字,写出国字,得以与人沟通。然而要完成一个有功能性的书写沟通,必须要孩子不管是在学校或在家里,都要能够书写,包括测验、作文、写故事、计算、抄下一些短讯等。对学龄的孩子来说,在一个传统的课程中,随着年级愈来愈高,书写所花的时间及所需的技巧也愈来愈多;然而这对一些有书写问题的孩子来说,却也是愈来愈重的负担,很可能因此阻碍他们的一些学业学习及表现。
书写前的准备工作
在学会书写之前,孩子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生理条件和学习适当的握笔、运笔技巧外,环境型态、机会的提供、教导者的态度等常为一般人忽略的外在因素,对孩子的书写能力,往往也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书写能力的发展
10-12月 : 涂鸦
2岁左右 : 可模彷学画横线、直线
3岁左右 : 彷画横线、直线、圆圈
4-5岁左右 : 彷画+、左/右斜线、?、方形、及有些数字等
5-6岁左右 : 彷画?、数字、注音等
手部与相关感官的准备
不一样的发展成熟速度、环境、经验、兴趣等都会影响孩子早期的一些操作经验:有些可能早至4岁即开始书写,有些可能晚至6岁才准备好。而孩子能够书写,在手部及相关感官的发展上,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
1.小肌肉的发展,包括肌肉力量、灵活度;
2.手腕稳定度;
3.眼-手协调;
4.有能力握住食具或书写工具;
5.能很平顺地画一些基本笔画的能力,如线条、圆圈等;
6.知觉概念,包括辨识视形状、字型,注意相似处及相异处;
7.对文字的区辨(定位),包括对符号、字体的视觉分析,左右区辨的能力;
感觉动作操作因素
除了手部与相关感官的运用外,影响孩子书写的生理因素,还包括感觉、神经肌肉、动作三方面的感觉动作操作能力。
感觉
1.触觉和本体觉:依据所抓握的工具、橡皮擦、书写的介面、表面等来提供讯息。
2.视觉:能够追视物体、字型、线条,持续的视觉搜寻、注视物体和形成字型。
3.运动觉:依据大小、重量和动作的方向来提供回馈,能让我们有适当的握笔或书写力量,使我们正确引导书写工具。
4.物体连续性:能让孩子区分数字、注音和字体之间的相似处,如6 / 9,ㄇ/ㄈ。
5.空间中的位置:影响写数字、注音、字体的分配,是否能将字写在线上或格子内。
6.视觉整体性:能让孩子分辨那个字已经写好了
神经肌肉
1.肌肉张力:能持续维持一个直立的姿势,良好的上肢稳定度及灵活度。
2.肌肉力量(耐力):影响是否能稳固地拿着笔或书写工具;是否能在书写过程中维持良好的姿势。
3.姿势控制:书写时是否能调整各种不同的姿势。
动作
1.通过中线:能在平面上书写,通过身体的中线而不会中断或有困难。
2.两侧整合:能同时使用对称(可作同方向或同时的操作)和不对称(一手作动作,另一手协助,如一手写字,另一手稳定纸张,或拿橡皮擦擦)的手动作,来握住书写工具和稳定纸张。
3.大脑偏侧化:能持续地使用一隻手来书写(惯用手)。
4.动作计画:包括大脑将所看到的字,先计画好如何运笔,如何依照顺序,以便写出字形、注音,且将注音或笔画写成字的准备。
5.精细动作协调,尤其是掌指间的操作,如:
A.移动:将笔由手掌移至手指
B.垂直移动:用手指调整笔的位置
C.复杂的旋转:将笔转过来用橡皮擦擦错字
6.视觉动作的整合:能正确的写出数字和字体,在范围内写字,和运笔练习。
功能性书写的其他考虑
要能形成功能性的书写,所需具备的能力是更多更复杂的,除了已有基本的生理与技巧的准备外,要能形成具沟通目的之书写,尚需考虑的因素有:
书写的范围,包括:
1.可由记忆中书写一些数字、符号、注音等。
2.彷写,由相似的字型中,继续再产生更多的数字、字,形式有:
A.平面(近距离)的彷写:可由相同平面或同一张纸上彷写。
B.三度空间(远距离)的彷写:可由垂直面来彷写,如抄写黑板的字。
3.听写:更高层的书写能力,整合听觉和动作反应,而不需要靠视觉,如听写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等。
4.作文:能将片段或句子组合起来,包括认知的理解、整合、准备计画、句子的产生及校正等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整合,需要运用语言、认知和感觉动作技巧等能力。
可辨视度,包括字体的形成、排列(组合)、大小、字体的分配、和倾斜度等。
书写的速度。
人体功学的因素,包括:
1.写字的姿势:即身体姿势的控制及稳定度。如坐姿控制、背部稳定度、头部控制等。
2.上肢的稳定度及活动度:包括肩关节、手肘、腕部是否能稳定,来让手能灵活地操作。
3.握笔姿势:是否能用正确有效的握笔姿势来书写。包括三指动态(见本刊*页)握笔姿势,及小指的稳定度
脑性瘫痪儿童常见之握笔、书写问题:
脑性瘫痪儿童由于脑伤,使身体各部位的发展与协调,受到既有的限制;也因为这些限制,使脑性瘫痪儿童常常因为肌肉张力、肌肉力量、姿势控制、动作控制、动作灵活度、感觉动作整合、知觉概念等原因,而影响书写操作能力。一般来说,脑性瘫痪儿童较常见的书写问题,分别有:
1.姿势控制问题:因姿势控制差、躯干稳定度差,无法维持良好的坐姿或直立的姿势,而影响双手的操作。
2.肌肉张力问题:这类问题可分为:
A.高张力之脑性瘫痪儿童常因张力太高,而无法做出分离的动作;或灵活度 差:或用关节角度受限:或用一些不好的代偿动作(注1),而影响握笔。
B.低张力之儿童,易因关节活动角度过大、肌肉力量过弱而影响动作控制。
C.动作控制差之儿童(ataxia)易因稳定度差,动作控制差,无法做出较平顺 的动作而受影响。
D.不自主动作(例如徐动型)之儿童,易因肌肉张力的改变(忽高忽低),使得 稳定度,动作控制差,产生一些不自主或突然的动作而受影响。
3.肌肉力量(耐力)不足:包括姿势的维持,上肢的稳定和双手小肌肉的力量不足,而影响握笔或书写。
4.上肢稳定度差:有些儿童因肩关节或/和肘关节稳定度差,无法维持一持续、有效的动作稳定,而影响手的操作。
5.手腕稳定度差:因张力过高,易造成手臂向下翻转、手腕内弯而影响;或因肌肉力量不足,而影响小肌肉的发展。
6.手指灵活度差:尤其是掌指间操作灵活度,且包括虎口尚未建立,而无法正确地握笔或调整笔的位置。
7.动作控制差:脑性瘫痪儿童有些因受张力影响,易因一个动作而造成全身性的、无法分离的动作;或因不自主、突然的动作,无法做出平顺、分离动作;或因肌肉力量差,用不正确的方法,将关节过度伸直,把两个骨头卡住的方式(即关节卡住locking)来协助稳定,而影响动作控制。
8.感觉动作问题:有些儿童因感觉经验不足,或本身神经系统整合的问题,感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导致不喜欢握笔、操作,或无法感受到物体所提供的讯息;有些儿童因运动觉较差,无法由动作的过程提供回馈,而无法适当地握笔,或书写力量不适当。
改善脑性瘫痪儿童的握笔、书写技巧能力:
瞭解脑性瘫痪儿童动作操作上的困难后,如欲促进此类儿童的书写能力发展与运用,则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维持良好、稳定的姿势或坐姿;减轻肌肉张力的影响;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增加上肢稳定度;促进手腕稳定度;促进手指灵活度;改善动作控制能力;以及增加感觉动作经验等等。以下即针对改善脑性瘫痪儿童的握笔、书写技巧能力的方法,分成「活动」及「辅具运用」两部份提供改善的方向。
活动
*稳定、良好的坐姿
髋关节(骨盆)弯曲90度,膝关节弯曲90度或稍小于90度,双脚稳固的踩在地面上。若小孩子的背部控制较弱,可协助将其背部固定于椅背上,或可让身体靠近(或靠在)桌边(注2),以协助其背部挺直。
*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可提供如下活动
1.被动关节运动 : 降低肌肉张力,维持关节活动度及角度。
2.对于较高张力的小孩子,给予缓慢、规律的摇晃(前庭刺激),如在摇椅上轻摇、在大龙球上轻晃等。
3.对于较低张力的小孩子,给予快速、不规律的摇晃(前庭刺激)。
注:给予前庭刺激时需注意小孩子的反应,若小孩子出现脸色发白、呕吐、不舒或过度兴奋等情况,即应立即停止活动,尤其对有癫痫的小孩子更要小心,因易引发癫痫作用。
4.给予肌肉力量训练(如下文)。
*加强肌肉力量、上肢稳定度、腕部稳定度、动作控制能力、感觉动作经验等,活动如下:
1.学动物用四脚走或爬,如小熊走路。
2.小牛耕田:让孩子用双手来走路,大人从后协助抬其双脚,或抬其下半身(骨盆以下),或躯干处。
3.从腿部抱起孩子,让其手扶牆壁做伏地挺身的动作;或让孩子用趴姿,扶其下半身(骨盆以下),让其手撑地做伏地挺身的动作。若孩子的背部控制较弱,可往上扶至腹部或靠近胸部之较高处。此动作要特别避免小孩子用头的甩动(往上抬或往下掉)来带动手的动作。这是因为孩子易用张力的作用,用力将头往上甩,引发伸张张力,带动全身的伸直而挺身;或将头往下甩,引发弯曲张力,带动全身的弯曲而弯身。如此就达不到让孩子练习肌肉力量的目的了!
4.将纸或画板贴于牆壁上,让孩子在垂直面的方向练习画画或做书写的准备,这样的动作可以协助孩子发展腕部的稳定度;增加其对垂直方向的定位能力,降低对方向的溷淆;以及透过手臂、肩关节,有助于手独立的活动,或与手臂的分离动作,并且可提供本体觉的刺激。
5.让孩子趴着写或画画,操作时可安排趴于楔型垫上;或在胸、腹部处壂一软垫。须让肩关节露出垫子边缘外。此动作可藉由使手臂承重,而助于增加近端关节的稳定度;以及练习分离手臂、手和手指的动作,让手和手指独立操作。
6.双手掌平放于桌面上或敲击乐器上,手臂可舒适的放在桌面上,让小孩子作拍打的动作。
注:活动时避免孩子用手指头的动作代偿,以指头关节过度翘起,来带动手腕的动作,或代替手腕的动作
7.搓揉黏土、麵团、砂土等,可练习手指动作、增加抓握力量、协助虎口的张开。
8.拧毛巾的动作,可练习抓握力量、协助虎口的张开、双手的协调动作等
辅具的使用脑性瘫痪孩子在发展书写能力时,由于生理上的限制,有时候除了靠治疗或活动的安排外,还需要特别的辅助工具(即辅具)来协助动作的达成。一般职能治疗师依照孩子的个别状况,考虑使用辅具的情形包括:
1.关节角度受限;
2.握笔书写时,肌肉张力(拉力)过强,易造成疲劳;
3.影响握笔的姿势,或书写的熟练度;
4.因虎口过紧,无法做出有控制性和正确的手指动作;
5.腕部稳定度差,或在书写时腕部过紧向下弯曲,影响握笔、书写。
而依据孩子不同的需要与困难,所运用的辅具也有所不同。为了促进脑性瘫痪孩子的握笔,运用的辅具包括两大类:摆位辅具及握笔辅具。
*摆位辅具
对于姿势动作控制较弱者,易因背肌或上肢的稳定度较差,而让手的操作受影响,为降低因其他因素而造成的不能,可考虑利用外部的稳定或协助,来协助稳定。如:
1.姿势稳定:标准坐姿依前述,用固定带协助将其背稳在椅背上,或可坐在矫正椅上固定好。
2.上肢稳定:对于肩关节控制差者,可考虑将桌面的高度稍加高,但因避免肩关节过度陇起,超过肩膀的高度。
3.肩关节外展:为避免孩子肩关节内夹(易往身体夹),可协助将其肩关节打开(手臂张开),或在其身体与手臂间放一稍软物体,避免手臂内夹。
4.手臂固定:
A.对于手的稳定度差或动作控制差小孩子,可将其(前)手臂固定在桌子上
B.对于手易完全伸直小孩子,需将其手固定在弯曲的角度下操作,或纸张放在靠身体处,避免因完全伸直的手动作,引发肌肉张力的作用,而阻碍手的操作。
C.对于手易完全弯曲的小孩子,避免手过度弯曲,引发肌肉张力的作用,可将手固定在稍伸直的姿势,或纸张较远离身体处(避免过远而让小孩子手完全伸直或用身体往前的方式协助)。
*握笔辅具
1.加粗加大笔的握柄,如加握笔器、套上海棉等。
2.握笔辅具。有些辅具可至医院职能治疗评估,有需要可请其协助作握笔器或建议适合辅具,其形式有:
A.腕部固定支架(竖腕器)。协助稳定腕部,可至医院订做。
B.协助三指抓握的握笔辅具。此辅具可用于手指抓握力量较弱者,或虎口尚 无法维持张开者,可至医院订做。
C.球状笔。对于无法用手指握笔,能用掌握式抓法者可用,此种笔可于市面上找的到(如夜市)。
D.加重笔。对于动作协调较差的孩子,可提供外部稳定来协助其动作。若有需要可将其前臂固定在桌面,以加强动作稳定。
E.震动笔、可发光笔、或加重笔。可提供感觉动作回馈,促进其感觉动作经 验
~结语~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书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一个基本有效的握笔姿势,需要能有前三指的动态抓握,圆弧状的虎口张开。影响握笔的因素很多,且随着年龄的成长、练习的经验、环境要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脑性瘫痪的小孩,在此操作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更多,不单只是能否握得住笔、拿得稳笔而已,更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如姿势、动作等问题,而大大地影响本身真正的技能,或阻碍其技能的学习发展。
如何让孩子有最佳的操作,是一很重要的考量;而是否一定要孩子有所谓正确的握笔,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的形式有很多;改良辅助的方法也很多,如何依照孩子的能力、需要与表现去协调,以找出适当的操作方式,更是重要;而拿摇杆操纵,或用特殊键盘操作等,不也是新科技的另一种“握笔”书写表达的方式。科学的日新月异,其实也提供了特殊困难的孩子多元的学习与选择。因此在考虑或训练孩子如何能握笔书写时,除了考量孩子的能力外,更别忘了思考孩子本身在环境中的需求性、环境对孩子的要求,以及孩子本身的动机、兴趣,方法或内容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如此孩子方能有一个最佳的表现,有快乐的书写学习过程。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