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饮食护理
扶正饮食护理,所谓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采用扶助正气的饮食来增强体质,这种“扶正”的饮食护理多用补虚的食物,这种饮食的调养对于扶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患儿。采用“虚则补之”的法则,为患儿施以补虚的食物,注重保护正气,尽量避免邪气的入侵,正盛于邪则病退。
②气虚、阳虚的患儿,表现为: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自汗,应指导施以补气、补阳的食物。一般情况下可食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扁豆、白菜、鹌鹑、鹑蛋、猪肉、牛奶等,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③阴虚、血虚的患儿,表现为:腹胀、纳呆、腹泻、倦怠消瘦等,应指导家长施以滋阴、补血的食物,如蛋类、百合、海参、桂圆、甲鱼、蚌肉等。
④如患儿有胃热,二便不通,消化吸收差,应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指导家长用清补食物,如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⑤如患儿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可指导家长应用冬令进补的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狗肉、鸡肉、鲇鱼、鳝鱼、海虾等。
祛邪饮食护理: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证患儿。原则是除病邪,使邪去正安。以邪盛为主要矛盾的患儿,采用“实则泻之”的法则,临床上常常指导家长为患儿施以攻下、发汗与解毒的食物,以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①表邪盛者,表现为:恶寒,怕冷,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应指导施以发汗解表的食物,如香菜、生姜、葱、蒜等。
②邪在胸脘上部,如宿停滞,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呃逆,恶食,宜用吐法,如盐汤等。
③邪在肠胃下部,表现为:下腹胀痛,便秘,大便几日不行,大便干结,矢气频繁,应采用润肠通便之法,如香蕉、橙等。
④寒证,表现为:恶寒,大便溏薄,小便清冷,宜用温中寒法,如葱、生姜、蒜、胡椒、红糖水等。
⑤湿证,表现为:头晕,身重,恶心,纳呆,腹胀,宜化湿法,如莲子、山药、陈皮、芡实等。
⑥食积胀满,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胀闷,嗳气则舒,则宜用消导方法。如山楂、白萝卜、麦芽等。
⑦有痰者,表现为:恶心,头晕,应痰,如陈皮等。
⑧有淤血者,表现为: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面色黧黑,舌下脉络迂曲。应活血化淤。如三七、丹参等。
扶正祛邪的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症,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邪又不会伤正。
①正虚较急重的,不能耐受攻伐的,如气虚感冒,气虚较重,不能耐受解表药物,而外感较轻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邪。
②邪实较急重的,正虚不甚的,如气虚感冒,气虚不甚,而外感较重的,则以邪为主,兼顾扶正。
促进睡眠的饮食护理:中医又认为,脑瘫主要是阴阳失调,痰淤交阻,致筋脉肌肉失养,相互影响。中医理论的睡梦观认为睡眠能够调理人体的阴阳,卫气营血及脏腑功能,具有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功能。患儿白天运动后较疲劳,休息不够,睡眠不足会导致患儿体内的阴阳失调,卫气营血亏虚,脏腑功能亏损。因此护理中除给患儿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外,还应协助家长制定促进患儿睡眠的饮食从而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足够的睡眠才能增加“正气”,从而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失眠患儿多为心肾不交所致,表现为心悸,时而惊醒,口干腰酸,舌红脉细。宜用交通心肾之法,如糯米、小麦、百合、红枣、夜交藤、核桃、五味子、枸杞等。
配合康复运动的饮食:护理由于脑瘫患儿需要做大量的治疗康复活动,所以护士除协助患者家长合理的安排治疗运动时间的同时还要督促其配合,并经常讲解合理的饮食可使患儿的康复运动和消耗体力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护理中应详细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要细嚼慢饮,避免粗糙的食物,选择易肖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并在色、香、味上加以调整,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应。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滋肾养肝,健脾胃养心血之品,常饮骨头汤;多食桂圆、大枣、莲子、黄芪、党参、胡桃、山药等以达强筋健骨,补益脾胃的功能。对于心脾两亏的患儿,应根据其脾胃吸收功能,逐步加强饮食营养。可用茨实、薏米、山药、北芪煲瘦肉汤,或茨实、薏米、肉汁煮粥服用等,耐心喂服,保证能量供给。施以调整情志的饮食以使患儿心情愉悦,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应避免引起脾气的食物。对家长宣教在喂食时多亲近患儿,亲切称呼孩子,播放轻松型音乐能使手足徐动症患儿放松,刺激型音乐有助于痉挛的缓解。让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的进食状态。婴儿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人工喂养应注意乳食的质量、适时增添辅食,保证充足的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