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有总结奇奇的近况了。
奇奇长高了,见到奇奇的朋友都说“哎呦,怎么就这么高了呀!”其实奇奇目前的身高也就是95公分左右,和之前相比绝对值并没有明显变化,我估计更多的还是视觉效果,因为奇奇的小腰挺直了,扶着站着就显得有些挺拔。
运动方面,四爬速度明显快了,协调性好了很多,我估计和董老师指导的分离运动和三点支撑平衡训练有关系;偶尔能自己不扶物直跪那么一小会,但需要先通过协助到直跪位再自己保持那么一小会,最近几天经常看到他自己跪着扶着墙直起身子伸展开髋关节,然后放开支撑墙的手,体验一下直跪的感觉,小家伙很爱表现,一跪起来了就赶紧叫我们看,非要赢我们几句夸张的表扬;站位稳定了很多,双手抓着摇晃的东西有时能保持下半身不随东西移动步伐,一只手抓着东西能稳定地站着,同时很灵巧地用另一只手去开关抽屉;扶墙走基本没有问题了,那天在佛山人民医院看口腔的周医生时,他自己一个人沿着墙走完了整个走廊,只有在遇到开着的门才需要我们协助一下。看来平衡的训练最近是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
语言方面,进入全面学舌阶段,我们无意中说一句话奇奇也能跟着学,主动发音很多,会说我们的名字,知道自己住在502,见着车就会问“这是什么汽车?”能简单回答问题,但发音不清晰的问题没有太多改善,说话时流口水问题仍然很明显,气息的持久还不够。
其实,这些进步恰恰就说明了问题点的所在,包括平衡、脚外翻、口肌等,而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能更早一些有清楚的认识,如果能更早地采取积极的干预,到现在这些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我在奇奇的康复中一直想全面考虑,目的就是在今后少一些遗憾,少吃几副后悔药,但现在看来,以我一己之力,还是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在奇奇的康复中还是疏忽了几个方面,总结出来供有需要的家长参考,也算是让这几副后悔药有所值吧。
第一副:对运动的连续性认识不足
总体来说,我们为奇奇选择的康复训练大方向是没有错误的,先从脑功能的改善入手,为接下来的运动康复和语言康复打下基础,运动也遵循婴幼儿的发育规律,先从爬的练习开始。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运动的连续性认识不足的误区。
婴幼儿的运动发育是有规律的,基本遵循了抬头、肘支撑、翻身、腹爬、手支撑、手膝爬、坐、跪、站、行这样一个阶段性轨迹。奇奇会爬以后,大体的运动也是沿着这个轨迹在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因为以前过早地让奇奇练站造成脚外翻而留下了心理的阴影,加上恩宇当时也主张遵循孩子运动发育阶段性规律,所以在奇奇的运动上我们所施加的干预就特别少。后来接触了董老师,看了他推荐的书,才对运动的发育连续性有了一些了解。
运动发育连续性的理论认为:运动发育是连续的,运动发育指标的阶段性(发育里程碑)是人为划分的。连续性的概念如果认识不充分有可能造成儿童康复训练方面的误区,如果简单地将儿童的运动按其逐个获得的顺序严格地、割裂地进行治疗和训练,长期地增强一两个活动模式,就有可能妨碍处于儿童发育阶段同样重要的其他模式的发展,这可能既忽视了运动模式的竞争和选择,又有可能导致永久性的退步使以前的活动能力丧失。如果长期地增强爬或者手膝爬前进这样的模式,忽视儿童已经具备的立位及步行模式,就可能会阻碍新的运动能力的发育和获得。相邻的发育阶段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运动发育连续性的理论,有两个论述比较重要,其一是“运动发育指标的阶段性是人为划分的”,划分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判断儿童发育是否有落后,但并不意味着儿童的运动发育就是按照这个阶段性有个分水岭的割裂,比如抬头的发育,促进了整个躯干的伸展发育,为接下来所有阶段的发育打下了基础,实际上,儿童的运动发育在相邻的阶段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表现上有先后次序。其二是“相邻的发育阶段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抬头的发育可以促进肘支撑的发育,而肘支撑的发育反过来又促进抬头发育的完善,其它个相邻阶段的发育也是同样相互促进的。
运动发育的连续性理论对我们在康复训练中的指导意义在于: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体位或者某一个动作的训练,根据脑损伤儿童运动的客观发育阶段,我们不但要重点训练现有阶段的运动能力发育,同时还要兼顾上一阶段运动能力的巩固和下一阶段运动能力的促发训练,甚至还可以进行跨一阶段的运动体验训练,当然在各个运动发育的阶段里,训练的内容是有主次分别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要注重运动发育的连续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冒进地超越儿童运动发育的阶段性而进行不恰当的训练治疗,一个连抬头能力都不具备的儿童,就强制性地训练站立,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副:忽视了平衡反应的训练
奇奇的平衡能力一直都比较差,最开始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奇奇的小脑受损伤的缘故(奇奇最初的颅内出血点就是在小脑部位,现在仍然有第四脑室扩张压迫着小脑的发育),我甚至把奇奇平衡能力不好的主要责任就推卸给了小脑的器质性损伤了。及至后来奇奇接受了董老师的训练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平衡训练,平衡能力终于有了一些改善之后,我才明白,单纯地把主要责任推卸给小脑的器质性损伤是对自己过于宽容了。
平衡反应是迷路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代偿性的活动,能自动出现、赋予躯体平衡的功能,当支持面上身体重心发生变化,或者四肢位置相对于躯干发生变化,全身产生的适应性协调反应即为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为了保持身体原来姿势的安全而起作用的反应(摘自李永库《婴幼儿发育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平衡能力应该包括基础反射即四肢的保护性伸展反射,同时还包括在各个体位上重心移动时为了保持重心而引起的运动协调性。
很多研究都表明,大部分的脑损伤的儿童基本都存在平衡反应,而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平衡能力的障碍并不是平衡反应的障碍,而是维持平衡能力的障碍亦即必要的运动调整能力的障碍,在治疗和训练方面,可以考虑在各个运动体位尤其是手支撑位、坐位、直跪位和站立位通过重心的移动促通平衡反应和运动协调。
我们刚开始给奇奇做平衡训练的时候侧重于感统的训练,所以那个时间段里奇奇的平衡训练用品以感统器材为主,后来接触了董老师,才逐渐将训练重点转移到运动的协调和各体位的平衡体验上。目前,奇奇的平衡训练项目包括:球上运动以促发四肢保护性伸展反射、三点支撑位的平衡训练,直跪位的髋关节伸展和平衡体验、站位的重心转移训练,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这个训练重点的调整是正确的。
第三副:没有及时纠正一些异常姿势
奇奇的异常姿势包括两个:W坐和脚外翻,这两个异常姿势出现得比较早,基本上是伴随着奇奇的最初运动出现的,直至现在,W坐还需要经常提醒才能自己纠正,脚外翻却愈演愈烈。当初没有及时纠正,一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寄希望于奇奇以后自己控制,却没料到实际是在给奇奇的大脑持续输入异常的运动模式;另一方面确实也是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做了一些尝试,没有效果,就没有坚持下来。现在仍然还是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希望能在和有经验的家长交流中获得一些启迪。
第四副:忽视了语言训练的早期干预
奇奇的语言能力在逐渐发育,这有些让我们欣慰,我们原计划就是今年重点解决语言的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影响语言发育的因素有几个:认知的发展、语言的理解(包括听觉功能)、语言环境、构音器官和气息控制。值得庆幸的是奇奇经过早期的脑功能训练,在认知、理解、语言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发展机会,但是因为想当然的因素,我们总认为奇奇的构音器官没有问题,就忽视了口肌等构音器官的训练。实际上,脑损伤儿童既然存在着运动的障碍,那么必然会存在着各个层次的肌肉协调能力的障碍,口肌也不例外。因为我们的忽略,奇奇现在虽然能发音,但发音模糊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崔老师给奇奇做训练的时候也说过:奇奇要是早一年进行口肌训练就好了!
康复是一个全面工程,正常儿童的发育标准应该是我们的孩子康复训练所追求的目标,所以,在为孩子制订康复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系统的原则,康复涵盖面应该包括运动、智能、语言、社交、心理等等方面。而在实际的康复中,或者因为家长甚至是康复师对康复认识的片面性,或者是因为每个阶段不同的心态影响,或者是因为孩子和家长确实是精力和时间有限,我们的孩子往往很难各个方面都做到全面兼顾,但是如果我们对系统康复有全面的认识,至少可以少一些失误,少走一些弯路。
最近我在反思奇奇康复中的一些失误,不但是想总结一下自己的思路,针对奇奇的问题做一些弥补,同时也是想为我们还在康复中摸索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毕竟后悔药不是个好东西,我们不小心买上了,犯不着大家都去尝试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