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红尘,这是一位脑瘫妈妈的忠诚奉告,我觉得你应该好好看:
在孩子的复治疗问题上,大家不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而且绝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因为,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临床医学是以寻找病因、祛除病灶为主而从局部出发,制定具体和单纯的治疗方案,达到一次性治愈疾病的目的;康复医学则不同,它以恢复功能为主要目的,不仅需要从患儿的整体情况出发,综合评估功能障碍情况,确定康复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不确定性,而且由于功能恢复的渐进性,对患儿的康复治疗必然是长期的和不间断性的。 这里谨告诫大家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盲信盲从,有病乱求医。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的改善,脑瘫患儿的抚养率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以经营为目的的此类医院、中心也如雨后春笋。况且不少人为了牟利,便利用家长的急躁心理将广告越做越大:知名教授、特效药物、一次根治……越吹越玄乎!这些只能当广告看看而已。实际上,不管什么原因,一旦孩子患了脑瘫,除极少数发现很早,治疗及时外,绝大多数孩子的脑组织受损后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所造成的后遗症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严格的讲,脑瘫只有显效率,没有治愈率。康复治疗的目标并非让脑瘫儿童完全达到正常人的状态,而只是尽量让其接近正常,尽可能让孩子实现生活自理和自立,以后能走进社会,自谋生计。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话虽难听,却是忠言!希望大家再不要重复我走过的弯路,不要再因迷信那些名医、名院、“特效药品”而弄的倾家荡产了!世上哪个做妈妈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妈妈不希望自己可怜的孩子早一天站起来走路?!但我门对孩子的爱决不能成为一种愚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最终让孩子走起来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
第二,应坚持稳慢修治、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孩子康复治疗的期望值不要过高,既然孩子的脑组织受损后难以完全恢复,相应的,要解除孩子功能方面的障碍并建立起必须的功能系统必然也是很缓慢的。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对孩子的康复制定过高的目标。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期望值过大,势必对孩子的训练和治疗求之过急,处理失当。要么为鼓励孩子配合锻炼而一味娇惯孩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致使孩子养成恣意、骄横、唯我独尊的怪癖性格;要么恨铁不成钢,埋怨、惩罚、甚至打骂孩子,最终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而拒绝配合治疗。所以,希望家长务必遵照“稳慢修治”、“循序渐进”的原则,放平心态,稳中求胜,慢中求进,在学校的帮助下,制定出适合自己孩子情况的具体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第三,要亲自当孩子的“主治医师”。大家知道,脑性瘫痪不同于感冒、肺炎等其它疾病,家长只需将患儿交送医生就行了,孩子痊愈便活蹦乱跳,健健康康。脑瘫患儿不仅由于脑部受损、功能受限后的恢复异常缓慢,而且一旦停止治疗,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效倒退”情况,故需要持续的和不间断的治疗,才能达到最终的康复目标。如此,大家想一想,除了现在那些“阔爷”、“富婆”之外,谁家能年复一年地支付那样昂贵的费用?至于扔下工作,常年在医院里陪伴孩子则更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这样的孩子大多无法正常运动、缺乏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无论从感情角度还是从保证康复效果看,父母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知子女者莫过于父母”,家长最清楚孩子会什么、不会什么,需要怎样,不能怎样……所以,希望大家在来校参训期间一定要珍惜机会,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见习,主动配合康复老师,真正把本领学到手。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必须当好孩子的“主治医生”!
第四,注重正面激励,保持孩子健康心态。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多年来在给孩子治疗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实事求是地讲,有些医院的康复治疗虽然有效,但对孩子的身心摧残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单调乏味、持续不断的训练,对一个不谙事故的孩子而言,本身已经是枯燥和痛苦的,加上训练老师对孩子的讽刺挖苦,拳打脚踢……极易让孩子产生恐惧、逆反和逃避心理,甚至在行动上公然拒绝训练。而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训练老师常常又要加重对孩子的惩罚(家长虽然心疼,但为了能早日把孩子治好,又不得不扮演“帮凶”的角色),如此,最终必然使孩子感到既痛苦无助,又无力摆脱,暗无天日,生不如死(我的孩子就曾经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我感到这样的方法,即使解除了孩子肢体上的障碍,也必然使孩子成为孤独自闭的心理残废。因此,不仅希望大家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掌握心理矫正的方法和措施,积极带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激励活动,而且在培训结束后的家庭康复过程中,也要始终注意这一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取得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孩子配合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一步步走起来。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