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铭康复治疗侧记(1)
----------------------读《如何帮助脑伤儿童成长》后有感
这段时间,我认真地看了一遍格连.杜曼的《如何帮助脑伤儿童成长》!初看这本书前几章,感觉写得比较啰嗦,这可能是外国人写书的特点,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写得清清楚楚,但这也对脑伤儿童树立康复信心很有作用,使人有迫不及待地看完全书的感觉!对研究工作者也会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看完全书,我理解到该书是作者以及他的工作团队几十年对脑伤儿童研究及治疗的经验总结,无论是对康复工作者还是脑伤儿童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或者说是必须一读的!我读完全书,对照铭铭的康复治疗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书中要点
1、脑损伤的儿童并非没有希望,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脑损伤儿童正在走上康复之路, 其中许多已经获得成功,大部份脑伤儿童通过合适的治疗是可以康复到六岁智能的!也就是可以康复到可以学习的阶段,其它的技能都是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的。父母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答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康复训练师。这对树立脑伤儿童父母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
2、脑伤儿童伤在脑,表现在运动及感觉等,所以任何针对表现的治疗只是治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针对脑伤治疗才是根本。哪里出现问题就治疗哪里,这是杜曼的治疗原则。
3、大脑是在不停地发育以及不断的改变之中,大脑在使用中发育。视(眼睛), 听(耳朵), 触(躯体), 尝(舌头), 嗅(鼻子), 是人的机体通往大脑的五条通路. 我们人类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这五条通路来完成的,有千百万种刺激大脑的方法是通过这五条通路来完成的,当大脑某一方面的功能被改善后, 其他方面的功能也会随之有所改善。
4、频率、强度和持久性。脑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持续增加刺激的频率、强度、长度的方式,提供脑伤儿童充分的刺激,不放弃让受伤的脑有复原可能的任何一个机会。
5、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一个运动功能的完成必须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也就是说接收(感觉系统)+表现(运动系统)=功能(动作)。因此感知能力是做出动作反应的基础,如果感觉系统出现障碍,同样也会导致小孩的运动障碍。
6、 杜曼提出了正常儿童成长历程的四个阶段:手足乱舞—蠕行—爬行—立走,并认为(1)正常小孩必须经历这四个阶段,才能学会走路。任何阶段被跳过,孩子都不可能学会走路。(2)这四个阶段只要有任一阶段漏失过,都会造成孩子将来成长的障碍。
7、杜曼根据正常儿童成长历程,提出了 “地板”和“塑型训练” 的治疗方法! “地板”被把杜曼提到了“孩子成长的第一步”的地位,可见其重要性,其方法仅仅是把小孩放在地板上,给予小孩充分的运动空间!这个简单的方法甚至可以让小孩学会前三个步骤,在后来,杜曼又把它发展为滑板训练了。“塑型训练”就是根据正常小孩的运动规律,针对脑伤儿童停滞的阶段进行训练。具体来说有“交叉学爬模式”和“交叉学步模式”,实际上就是正常小孩具体是怎么做的,把爬和走的动作进行分解,用来教脑伤儿童怎么做!其理论基础是在刺激—接收—反应的循环中,大脑将这些信息记忆下来,从而形成完整的学习循环。
8、寻找神经发展循环的漏洞--智能发育图。杜曼提出了智能发育图,可能是今天的脑瘫儿智力测试的雏形,他把智能发育分为七个阶段,从视觉、听觉、触觉、行走能力、语言能力和书写能力六个方面评价孩子的发育状况。这样就可以找出小孩神经发育中的障碍。
9、弥补神经发展循环的漏洞--治疗方法。杜曼针对各种发育障碍提出的训练方法有:(1)地板训练;(2)塑型训练;(3)面罩训练;(4)语言发展训练;(5)手灵活度训练;(6)强化视觉功能;(7)强化听觉功能;(8)强化触觉功能。如果小孩在某一方面落后于正常情况,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读者应该对这部份比较感兴趣,书中也对个别病例的情况以及怎么样安排课程作了详细说明,让人受益非浅,但遗憾的是,本书没有对所有情况分类作一个具体的规划与治疗安排,让其它病情的小孩家长有些失望。
10、成长速率。是神经发育年龄变化与生理发育年龄变化的比值。标准的正常小孩的成长速率应该为1,而经过康复训练的脑损伤小孩因为竞同现象,成长速率往往会大于1。
我试图用几个要点来概括该书的精要,通过上面的尝试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杜曼的精要体会和表达得太差了,远远达不到书中的意思,我会继续努力,把该书再多看几遍,多多体会,希望能够足够地把握杜曼的精要,各位网友如果有兴趣,最好能够细读此书,一定会有自己的体会的!读原著和读别人理解的东西差别还是很大的!
二、铭铭现实康复中存在的问题
杜曼是国际上从事脑损伤儿童研究及康复工作的先行者,他以其对广大脑损伤儿童的博爱,和崇高的为康复事业献身的精神,在脑损伤儿童研究及康复工作上奋斗了数十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治疗的成果对现在国内的康复机构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我下面把他根据他从事脑损伤儿童研究及康复工作经验写的系列书籍简称为“杜曼理论”, 其理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激励与训练。杜曼理论认为,只有小孩高兴做的事情才能对脑部形成正面的刺激,如果强迫他做他不喜欢的事,恰恰会适得其反!因此他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小孩做各种刺激小孩脑部的运动,并在小孩不愿意做之前就停下来。但铭铭的康复训练不是这样的,铭铭每天要在40分钟内完成固定的训练内容,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是必须做的!这导致了铭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高兴的,总是要哭好长一段时间!也不是就铭铭一个人是这种情况,在康复训练室里每天都是哭声一片!大多数脑损伤小孩做运动训练是不高兴的。如果按杜曼理论,做这样的训练只会起来反作用!
2、成长历程。杜曼理论认为正常儿童成长历程必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手足乱舞—蠕行—爬行—立走,脑伤儿童也应该按成长历程安排训练。而在实际康复中,铭铭到现在还不会蠕行,却以训练站为主,为走作准备!也就是跳过了蠕行和爬行两个阶段。按杜曼理论,这样的训练是教不会铭铭走路的。
3、最好训练师的缺位。杜曼理论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康复训练师!在铭铭小时候的康复训练中,我曾经坚持每天早晨起床后给他做简单的运动,他一般还是能够在比较愉快的心情下完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训练内容。但一度因为训练时间的调整、训练内容变得更复杂等原因,这项训练就中断了一段时间,结果我再想给他做运动时,他就不让我给他做了,到现在就只能偶尔给他练练坐、抱着练练抬头等动作了,训练时间非常短,造成最好的训练师的缺位。我后悔不能够早点了解康复这个行业,不能早点学习理解康复的精要,不能给铭铭带来更多的帮助!如果我能在铭铭出生后就马上学习理解杜曼理论,铭铭的今天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
三、铭铭的杜曼式训练方案
既然我相信杜曼理论,为什么不实行杜曼理论呢?下一步我将对照杜曼理论,设计一套训练方法,以父母训练为主,争取训练师的支持,对铭铭进行训练。
1、铭铭(19个月)的情况评估(依据杜曼的智能发育图)—寻找神经发展循环的漏洞:
智能发育图
智能发育图中打勾的即为铭铭具备的能力!通过智能发育图得知:
(1)铭铭的视听能力基本正常(18个月水平);
(2)铭铭的语言、书写、触觉能力只具备7个月水平,其中触觉能力不太确定,因为他的感觉不能表达出来,后续的能力难以评估。
(3)铭铭的行走能力还在第一阶段,只具备1个月的水平。
2、寻找克服障碍的方法(此项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具体化)—弥补神经发展循环的漏洞:
(1)首要的也是关键的是行走能力障碍,铭铭停滞在第一阶段,连“蠕行”都不能够做到。因此需要进行“地板训练”。但铭铭现在不愿意趴着,一趴着就翻过来了,另外铭铭喜欢滑滑梯,因此可以试试“滑板训练”训练,应该是行得通的。此是关键的关键,如果“滑板训练”还是不行,那就必须重新想其它办法。不管怎样,这是一定要克服的障碍,行走能力恢复的同时,也可能促进语言、书写、触觉能力的发展!
(2)语言能力。铭铭停滞在7个月水平,铭铭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但曾经叫过“嗲嗲”、“不”,要利用他所能说的话,强化语言训练。
(3) 书写能力。铭铭停滞在7个月水平,进行手的灵活度训练,强化松手的能力,开始两个手指捏小东西的训练。
(4) 触觉能力。铭铭停滞在7个月水平,强化细微感觉的差别,通过抚摸物体的各平面,强化其轮廓意识!
四、几点疑惑
1、理论与预后。某专家认为,2岁之前如果还坐不起来,将来就会不能走。这样的观点也不是他的个人观点,我了解到国内许多康复机构都持有相似的观点,我也曾经对照过一些不良预后预测的条目,照这些预测,基本都会得出铭铭不可能会走路了!而在杜曼的研究机构,3岁以上连爬都不会爬的也被训练到正常情况了!在他的统计数据中,他采用的都是3岁以上的儿童的数据,其中完全康复的不乏其人,更不用说能走的了!这说明现行的国内康复理论更为完善具体,还是说明这个理论比较落后?预后是康复训练的结果,训练方法又是理论的实施与具体化。如果指导理论有问题,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训练方法也将是错误的!如果我这点疑惑确实成立的话,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2、成长速率。铭铭从出生一直坚持康复治疗,5个月时,智测具备2.5个月水平,成长速率为0.5;11个月时,智测具备6个月水平,这6个月的成长速率为0.58;现在19个月,基本具备7个月水平,这8个月的成长速率为0.125。杜曼理论认为,由于竞同现象,脑损伤儿童康复期成长速率往往会大于1。而从上可知,铭铭现在的成长速率远小于1,而且有迅速下降的趋势!铭铭从出生即进行康复训练,成长速率可能不会大于1,但对一个长期坚持康复训练的孩子来说,成长速率迅速下降是不是也不应该?这同时是不是又能说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无效的?
3、训练方法探讨。按杜曼理论,铭铭现在必须学习蠕行,克服蠕行的障碍。铭铭现在不肯趴着,我希望“斜板训练”能促进他学习蠕行,但我觉得斜板只是为了让小孩有前进的成就感,不一定能使铭铭变得愿意趴着!不知谁有这方面的想法,可以提出,不管是不是成功的经验,集思广益,总能找到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