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8 21:58:13

活出自我

读武志红老师《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有感!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8-19 09:10:58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9 09:25 编辑

如何转化破坏性
       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
      攻击性就是我和你之间的相互寻找。没有攻击性,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体验过吗?一个关系中,大家都非常有礼貌,那这个关系就容易乏味、无聊。但有了攻击性,也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当攻击性变成破坏性之后。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转化破坏了。
      创造性和热情是白色生命力,破坏性和恨是黑色生命力。前者是被看见的,后者是没有被看见的。如果我们转发了破坏性,就可以看见它。
       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你的攻击,还深深的理解了你的不安,就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看见,转换成了白色生命力。
       好的权威:当你传递黑色能量,他会试着去理解、接纳这份能量,并想办法把它转化。
       坏的权威:当你传递黑色能量,就会打压、惩罚你。让你不敢攻击,不敢在关系中表达负面能量。
      (我的个人反思:作为孩子的父母,我曾经就是用坏的权威方式在处理问题。)
       接纳孩子的攻击性,让孩子的攻击性在和自己的关系中流动,是如此美妙的事情。
       当你不能做到,甚至也不愿意去接纳孩子的攻击性,你可以坦诚的告诉他:"我承受不了你的攻击,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能力有限。"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8 22:00:26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8 22:41 编辑

    读书笔记2019.7.28日晚
序言要点整理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越早知道这一点越有幸。以此为人生起点,尊重并相信自己的感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相当于人生起跑线,能否做自我归因与自我觉知又是一个关键。
      当我们面对挫折,有的人为了维护自恋,会做外部归因--是别人或环境让我不成功,有的人做自我归因--是不是我自己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失败。
      归因方式不同,人生就会不同。做自我归因的人,看似难受,但他的自我会因此"松动",而有了被"淬炼"的可能。
      活出自己是一件美事,成为自己是一条长路。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8 22:21:56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8 22:24 编辑

那一天将会到来
带着喜悦,你问候自己
到达你自己的门口,看着你自己的镜子
你们彼此向着对方微笑,说,请坐,请吃吧
你将再一次爱上这个陌生人
他,就是你自己
给他美酒、食物
将你的心再度交还给他
给这个爱了你一生的陌生人
以前,你忽略了这个陌生人,为了其他人。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08:14:05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11:39 编辑

2019.7.29笔记   
自我实现的预言
          一个人常说的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因为人是自恋的,会爱上自己的说法,倾向证明"我说的"是对的,于是将事情朝这个方向去推动。
         我们的外在人生,就是命运,常常是我们内在意识花了很多年去这样推动的结果。
         注意自己常常说的话吧。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08:32:28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08:42 编辑

潜意识就是命运
       我们的外在命运和内在想象是互为镜子的,他们是可以通过对方互相看见的。
       一个人认为的外在力量决定着命运,其实很可能是内在想象驱动着自己做选择。
       内在想象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荣格
       意识层面因为能看见,我们会说是"我"的选择,潜意识层面因不能看到,我们容易认为不是"我"的选择,而是命运一般的外在力量推动的结果。
         我们需要努力扩大觉知范围,当我们能觉知到潜意识部分时,潜意识就变成意识层面的东西了。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08:47:02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08:55 编辑

      我们要从满满的自恋开始,而后走出自恋,发现我和你都是好的,去拥抱幸福和快乐。
      消积的自我实现预言,消积的意识和潜意识,的确会变成外部现实,那么我们怎么营造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呢?
      改变,从体验开始。
      有道理很容易,被真的触动非常难。所以常常会有人说你知道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被触动意味着理性的知识和你自身的体验结合了,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所以我参加的很多工作坊都是理论+体验的模式,确实在某些部分是会被触动到。
      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参见P8。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08:57:11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09:14 编辑

太容易说的"是"与被弄丢的"不"
      我们太容易说"是"。
      "不"真的是最美的内在语言了,因为它代表着自我意志,代表着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在儿童敏感期里孩子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说"不",但后来的成长中,很多孩子把"不"弄丢了。
      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太希望孩子听话了,孩子变得容易说"是",逐渐忘记内心多想自己说了算。
       当我们太容易说"是",而不能说"不"的时候,我们在关系中会表现得貌似友善,但态度上实则是消积、被动、封闭的,甚至是"沉睡"的。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20:21:24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20:27 编辑

权威期待的力量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说:"你是好的。"越是重要的人告诉你:"你是好的",影响力越大,特别是我们的自我比较弱小时。
      如果我们把来自外界的反馈比喻成镜子,那么在所有镜子里,有一面对人有巨大影响力,这面镜子叫"权威"。
         不可避免的,最初养育我们的人(像父母)是重要权威。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就成了我们最初的命运。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20:28:11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20:33 编辑

罗塔尔森效应
      我们那些致命的自我预言,常常首先来自他人对我们的预言。
         罗塔尔森-"权威性谎言"。
         这让我想起近期看的《银河补习班》,电影里的爸爸对他儿子的影响,我觉得可以说是达到了皮格马利翁的神话级别。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20:34:40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20:41 编辑

怎么带给别人积极的影响
      首先是积极期待,而比积极期待更好的层次是满满的喜欢。
      生命最初,遇到一个满心喜欢你的人,是最好的命运馈赠。
      反思:我们是否在意识上认为给了孩子正面期待,但潜意识却给孩子传递了负面期待。比如希望孩子乐观的父亲却总是关注到孩子的悲观时刻。
      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积极期待,而不是陷入自恋里。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20:42:29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21:15 编辑

一生努力,只为遇见你
      权威人物对你的期待和你对自己的期待一致,这是最好的。不一致时,你就会难办。
      每个人都需要通过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容颜。所以,当能获得赞美时,我们就是从镜子里照见了自己是好的;当获得批评时,我们就是从镜子里照见了自己是坏的。
      "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与接纳你,而不给你设置任何条件。
         生命最重要的命题是,"我"要做自己,同时去寻找"你",而一旦"我"与"你"全然联结,我们可以彼此证明。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29 21:17:11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29 21:23 编辑

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积极期待有两种: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这里的权威有一个目标,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有压力。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这里的权威是纯粹的信任你,是"知己"般的感觉。有巨大力量源泉,无压力。
         给孩子提供"抱持"。孩子发展好时,认可他;孩子受挫时,支持他。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0 15:51:49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30 16:17 编辑

7.30
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
       "自我成就感"就是"自恋"。
      我们常常追求的不是成就,而是"我"的成就,即自我成就感。
      自我成就感的对立面是自我挫败感。遇到挫折时,我们会产生"这是‘我’的失败",这种自我挫败感会影响我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团队中,追求自我成就感的人,会试图把他的自我挫败感转嫁到队友身上。
      我们需要放下头脑的评判,让注意力高度专注在事情上,信任身体的自然反应。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0 15:58:13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30 16:48 编辑

放下头脑,信任身体
      自我有二个。
      自我1,就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文字。
      自我2,就是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我,它的语言是图像。
      如果定义"我=头脑",头脑就成了主人,它就会评判。当头脑做二元对立的评判,并指导身体,身体会变紧张,我们体内能量流动会被切断,进而影响潜能发挥。
      我们要从"思维我"和"自恋"编织的对错游戏中解脱出来。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0 19:29:47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30 19:38 编辑

竞争,是最好的合作
      竞争性,是重要人性之一。
      竞争有巨大的价值,在激烈竞争的淬炼中,我们的人性被展开,被看见,去完善,因此人性会变得更完整,我们才有机会发现自己是谁。
      在两个孩子产生竞争时,父母处于裁判角色,会决定这个竞争关系走向。一个好裁判会让竞争良性发展,一个差裁判会让竞争恶性发展。
      父母不要太过于使用裁判角色,因为我们的自恋性竞争的力量和热情已足够。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0 19:39:33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30 19:43 编辑

界限意识
         界限意识,其实是地盘意识。
         我们自己有界限意识,也尊重别人的地盘,两者结合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界限意识分: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
      当你能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拒绝时,你就有了一定的界限意识。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0 19:43:48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30 19:48 编辑

共生关系
      界限意识的对立面,是共生。
      共生,即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一切都是我们的事。
      六个月前的婴儿期称为"正常共生期",以后的共生是病态共生。
      共生关系中的心理矛盾:付出与剥削,控制与顺从。
      孩子小时候说话,有一个阶段开始说"不",这是孩子在树立界限。
      我们父母也要给孩子树立界限,让他明白:世界不是完全按你想法运转,中间是有界限的。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0 19:49:27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8-1 13:03 编辑

六招划出"界限"
      1.不含敌意的坚决。
      2.从小事开始。
      3.尊重事实,驳回情绪。第一要厘清事实,第二要表达情绪。如果情绪是好的可以接过来,如果情绪是"垃圾"时,必须驳回去。
      4.直击命门。"你比我说得有道理,但是我的事情还是我的事情,还得我说了算。"
      5.让对方疼。身体疼或者心理疼,攻击和恨都是树立界限。
       6.在地理上保持界限。
         大家在交际过程中,都在不断对对方进行试探。当你不用墙来设置界限时,对方就会越界。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0 19:58:56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30 20:05 编辑

读懂你的人生脚本
       "人生脚本"是童年时对自己一生的规划。它有时是意识层面的,我们能记得,更多时候是潜意识层面的,我们并不能明确意识到。
       生命是非常奇妙的,它最奇妙的一个地方是,人性看似晦暗不明,但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探索内心戏的剧本小练习参见P39

小同妈 发表于 2019-7-31 13:46:48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9-7-31 13:55 编辑

重复体验,是为了疗愈
      我们这一生,就是不断的在轮回。
      弗洛伊德提出的"强迫性重复",比如孩子会不断重复扔玩具捡玩具的过程。此刻,孩子把玩具当成妈妈的替代品,他们不断扔掉这个玩具再得到,其实是不断重复体验,妈妈时不时会离开的创伤。
      不必对"创伤"太敏感,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强迫性重复,配上觉知,就有了轮回的价值。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