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 发表于 2011-8-19 15:32:06

感统训练内容集(转)

感统的训练宗旨
   *我们针对在学习与生活中感统失调的儿童对症训练,训练前先由辅导员测试孩子的感统失调的种类和程度,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
   *为幼儿创建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场所,在游戏中进行快乐教学。
   *给孩子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的活动训练的积极性,从自选动作过渡到规定动作,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
   *通过多样翻滚的活动,使孩子在平衡感、触觉感、手脚及 身体协调方面,前庭固有感觉,投、拍、爬等方面,有着乐此不疲的兴趣,以达到其训练目标。
   *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我们在活动中,本着适应幼儿平等游戏特点的原则,用带领引导的方法与幼儿沟通互动,以此帮助他们体验各种活动而达到训练目的。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加强孩子的意识品质的培养,表扬他们的勇敢、自信、相互学习、欣赏、互相友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调动他们的各种优良品质并加以赞扬,使他们感到自信、快乐,使身心健康发展。
¤ 感统训练具体内容:

   * 通过玩沙;玩土;涂色;塑粒、木屑、纸片、米等的触摸;翻滚;抓推来强化孩子的辨识力。以抓痒、刷身、冰袋、梳头、吹风、球池、大龙球滚压等来完成对触角敏感或不足、自闭症的矫正。
   * 身体跷跷板、坐卧大龙球、倾斜垫上滚和隧道来完成对孩子触觉敏感和迟钝、多动、身体协调不良的矫正。
   * 跳跳床的多种玩法,如跳床接物来完成对孩子平衡反应、运动策划、大肌肉运动、视觉运动、眼球运动的训练。
   * 平衡台的多种玩法及吊缆的多种玩法,来完成对前庭固有感觉不足及矫正重力平衡感的训练。
   * 走平衡板、走直线、走脚步踏石及投、拍、爬的万象组合综合活动来纠正手脚及身体协调不足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人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的一般目标
1、 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 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
3、 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如表所示的最后结果,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 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 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 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4、 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儿童感觉统合潜能训练的奥秘

躺在一个小滑板上滑来滑去,和改善学习有什么关系?
    在平衡台上反反复复地接球,就能改变孩子的脾气?
    挂在吊缆上插小棍子,能够使孩子的注意力变得集中?
    一个记者在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看到这种名为“儿童感觉统合潜能训练”的活动时,感到非常新奇和不解。那些花了钱带着孩子来训练的家长,大多也和我一样将信将疑:这些既像游戏又像运动的训练,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吗?
    专家荣告诉他,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从台湾引进大陆的。
    感觉统合失调——现代小家庭后遗症,孩子们不上学,再怎么淘气,大人也不会太在意。等一上了学,学习成绩就成了家长、老师关注的焦点,与之有关的问题似乎在一夜之间暴露出来:有的孩子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写作业磨磨蹭蹭,有的胆小害羞,上课不敢发言,有的总用破坏纪律的方式招人关注……家长急了,打骂者有之,唠叨者有之,可管用的不多。家长们并不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辅之以棍棒,孩子为什么就是管不住自己?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斯博士发现,这样的孩子往往感觉统合功能不佳。什么是“感觉统合”呢?我们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感觉器官所接收的大量信息,必须经过大脑将其统合(分析处理),才能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这就是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比如触觉敏感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比较弱,大脑前庭不能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对一切都要忙着处理,这样的孩子就好动,情绪不安。
    人的感觉统合功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命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大量感觉信息的适当刺激,逐渐发育形成和不断磨合完善的。近些年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孕妇受到过度保护,活动不足,胎儿便不能得到足够的刺激;出生时的剖腹产,剥夺了孩子第一次的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睡床代替了有助于孩子平衡感建立的摇蓝,学步车方便了大人,却使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爬行;狭小的生活空间,大大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身负职业和家庭双重压力的妈妈,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陪伴大人和电视机长大的独生子女一代。失了友伴群体,缺乏了友伴群体,缺乏交流、等待、合作、分的训练无怪乎心理学家说,感觉统合失调是现代小家庭后遗症。
感觉统合训练——事半功倍的“补课”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际上是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进行“补课”。它用沿板、圆筒、平衡台、吊缆、羊角球等20多种训练用具,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训练计划,寓训练治疗于游戏之中。
    小茜是个上过两次一年级的女孩。她胆子特别小,刚上学的时候,见了厉害的教师就不由自主地用胳膊挡住脸。她读课文总是丢三落四,还经常把数字写反,有次考试才得40多分。老师急了让家长带她去测智商,可测得结果是智商正常。明智的母亲知道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便让孩子换了个学校重读一年级,后来她听说有个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训练中心测试结果是小茜的感觉统合功能中度失调,其中视觉和触觉发育都不是太好。妈妈下决心带孩子来训练,经过20多次的训练,变化真的在孩子身上发生了。学校老师告诉她,小茜现在听课注意力特别集中,学的生字当时就记住了,考试几乎总能得到好成绩。不仅如此,小茜的胆子也变大了,当她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时,坐在后面的妈妈简直不敢相信。采访中我找到一个男孩,老师让他用双脚夹住一个圆球蹦跳,他试了很多回也夹不住,脸得通红。肚子里的无名火好像正在一股股往上窜,可他终于没有发脾气。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他孩子的“问题”就是脾气特别大,以前一不高兴就要闹将起来,对谁都这样。参加感觉统合训练后,孩子的自控能力明显提高了,作业也写得快了。
    其实,孩子不是不想控制自己,不是不想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可是他们没有能力达到这样的目标。经过感觉统合训练,他们的能力提高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变化。
    专家告诉记者,感觉统合失调,3岁前是最佳预防期,3—7岁是最佳弥补期,12岁为可治疗上限。在一些发达国家,感觉统合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最基础的概念,在台湾,也已列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内容。
    感觉统合训练毕竟是一种“补课”,而不是治疗孩子毛病的万能药。与其孩子上学后着急上火,不如从小防患于未然。“感觉是人认识世界和心理发展的第一步。让孩子多活动,接受各种感觉刺激,就是让孩子的大脑得到足够的营养。孩子在活动中了解了周围环境,了解了社会,也了解了自身。”



fiasco2000 发表于 2011-8-20 11:33:02

辛苦了

wzf_323 发表于 2011-8-20 11:38:36

学习了,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统训练内容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