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芝《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指导》第三篇(四)
二、理解能力差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有“语言理解障碍”,语言理解能力差。这里的“理解能力差”是专指那些已经越过了发音障碍,能说“话”,甚至能“阅读”的那类儿童。这类儿童的语言表达形式很特别,可以用刻板、模仿、重复来概括,表现为几种类型:
即刻模仿他人的话语,别人说什么,他重复什么。完全不理解语言的意义。
延迟模仿他人、电视、收音机的语言内容,并不立刻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模仿出来,并不厌其烦地重复。比如重复广告词、天气预报等,并且大多是机械重复。
自发地、刻板地重复一句话或反复地讲自己经历的事,或别人不解其意的词语,或反复提问同一个问题,即使对他的问题给予了答复,他还要再重复问。
总之,他们说话好像在做一种自我娱乐的游戏,或是一种自我情绪的表达,并不为要说给别人听;他们对别人的话语也没太大的兴趣、没有反应,叫他,他好像听不见。他们所说的话语中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很少。
语言理解力差的原因。如何看待孤独症儿童的这种刻板、模仿和重复语言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现在我们只能试着对这一现象做一些解释。
1、首先我们从语言的生理机制来看这个问题。1874年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在大脑半球的颞上回处,有一脑区具有辨别语言,形成语义的功能,这个脑区损伤会引起“接收性失语症”。患者说话是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出现对语言(音-义)信息加工和对语言信息含义的理解障碍,我们能否透过以上的理论区看孤独症儿童的刻板、模仿和重复语言的现象?
2、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孤独症儿童的感知注意的偏离来看这个问题。对声音感知的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是孤独症儿童的一个特点。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刺激中,他们只对某些声音刺激作出反应(注意并记住),只对声音的一部分注意,而不能对整个声音刺激作出反应(电视里德多种语言形式,只对广告、天气预报类感兴趣),尤其对日常生活中人的话语不作反应。
3、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这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毋庸置疑,这部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记忆非常好,显现出比其他儿童有更高的记忆和复诵能力。成人对他们这种语言发展的偏离未作有效的早期干预,其结果是语言发展偏离正常越来越远。
我国有人提出“瞬间言语”和“准瞬间言语”的概念。所谓“瞬间言语”指的是瞬间出现的水平明显高于经常性语言的言语,这种言语很难诱导产生,也不能使之重复。另一种”准瞬间言语“也是水平明显高于经常性语言饿言语,发生的次数并不少。”瞬间言语“和”准瞬间言语”的出现,显示出孤独症儿童潜在的言语能力。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部分儿童的语言训练如何进行。不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听不懂别人的话,不懂得语言的使用方法是这部分儿童的根本问题。训练首先要解决如何注意别人的说话,如何听懂别人的话;要长期培养他们的理解性语言,建立正确的概念;尽快要做的工作是:发展功能性语言去代替刻板、模仿、重复的无意义的语言。
(一)训练儿童听懂别人的话。
听懂别人的话,前提是能注意别人说话,并能在协助下(最初)或自动对“话”作相应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训练达到目的。听指令作辨别物品的训练是最基础的练习。
怎样训练儿童听懂别人的话
◎“给我”的训练
儿童坐在指导者的对面,指导者对着桌上的物品说:“给我”。儿童必须将放在眼前的物品拿起来交给指导者。(需要手势的提示或者给予辅助;指导者用手指指一下物品再用手指指自己,或另一个指导者协助儿童拿物品)
◎视觉配对练习。
指导者手拿一物品,令儿童注意看,再令儿童从两张图中选取一张与指导者手中的物品配对,并要与指导者的目光对视。
◎声音与物品的配对练习。
指导者只说:“给我XX”,儿童自动拿物品或卡片给指导者,并且一定要看着指导者。
◎日常生活中听指令练习。
可以听指令做动作;听指令做事情;“把XX摆好”、“把XX拿过来”。必要时运用手势、肢体语言,图卡等视觉线索给予提示。
复杂的指令有指导者示范动作再令其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讲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儿童注意听。
◎运用“刺激-反应-处理”的行为干预模式来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意义。
儿童对语言刺激反应正确时,一定要及时奖励;儿童对语言刺激反应错误时,要及时纠正,告诉儿童说:“不对”或“不”,然后再给他做示范,令其重复反复练习直到对了为止;儿童如果对语言刺激无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或降低语言内容的难度,或给儿童必要的提示,如提一句话的开头几个字或一个字,让其能顺利地接着说下去。下面是一个降低语言难度但最终达到目的一个例子。
指导者问:“这是什么?”儿童不回答(不反应);指导者说:“饼干”,儿童还是不回答(无反应);指导者:“把饼干给我”。儿童把饼干给他;指导者:“很好,说饼干”。儿童:“饼干”;指导者:“好孩子!这是什么?”儿童:“饼干”,指导者:“太好了!”在这个例子中,儿童不愿意去回答某个问题,那就适当改变一下策略,降低难度,让儿童去重复指导者提供给他的答案,最后又回到训练的起始点。
(二)培养理解性语言,建立正确概念。
理解能力差的这部分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中并不缺少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大多数是消极的、无内容的,只是一些语音的空壳。因此培养理解性的语言,建立正确的概念应是这部分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二个目标。理解性语言的建立过程,也是概念建立的过程。正确概念的建立又能更好地促使其理解性语言的发展。
概念是由词来代表的,它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概念。比如从各种车辆、船只和飞机中抽出它们是用于运输的这一共同特点,就概括出了“交通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
怎样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理解性语言,建立正确的概念。
◎积累词汇,理解每个词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图卡、照片、演示这些直观的手段让儿童了解每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同时也积累直观的感性经验。比如教水果类的词汇,应把该教的水果一一呈现给儿童,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触,用鼻子闻,用嘴尝这些手段使儿童获得关于这种水果的丰富的感性经验并以同样的方法教会儿童去辨别不同的水果。
◎“变式”教学。
所谓“变式”教学就是在教儿童一个概念时,要把同一概念呈现的不同形态告诉儿童,以便他能去区别、辨别出事物非本质的特征,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教“杯子”这个概念,就要一一教给儿童去认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各式各样的杯子,然后逐渐的去掉非本质的属性(颜色、形状、材料),最后抽出杯子是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这一本质属性,使儿童知道:凡是用来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圆柱状或下部略细的器具都可以叫做杯子。在建立杯子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儿童也大大地丰富了他关于杯子的理解性词汇。同时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分类训练
分类训练就是根据物品的特点把相同的东西归成一类,这是帮助儿童通过认物品学词汇来锻炼抽象概括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我们可以这么去做:
首先指导者告诉儿童:“和XX放在一起。”比如指导者指着一辆玩具车,告诉儿童把它放在一推玩具车中去。
指导者通过问儿童来引入,把东西归类(一类或更多的类)。比如指导者问:“这是什么?”儿童:“鞋”。指导者问:“我们用它干什么?”儿童:“穿”,指导者:“这些是我们穿的东西。”指导者:“再拿一双鞋看看。”指导者还可以问哪些东西是吃的,哪些东西是穿的,哪些东西是乘坐的这类问题,让儿童把东西归成几类。
先从把物品归为较具体的群体做起,然后逐渐教会儿童把东西归类为更加抽象的群体。比如先认识归类各类动物:狗类、猫类、鱼类。。。,然后再提升归类为动物这个大概念。
(三)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功能性语言
所谓“功能性语言”是指孤独症儿童在他实际生活的环境中真正需要的、有用的、在适当的时候用得着,而且会用的那些语言。功能性语言不只是有声音,还包括其他无声语言的沟通方法。最初的功能性语言应包括以下内容:
1、表达自我需要的语言(要,我要,,,我想,,,,);
2、一般交往的礼貌语言(你好,谢谢,再见等);
3、描述一般事务的语言(这是XX,这是干什么用的等);
4、回答社会问题的语言(姓名、年龄、住址等);
5、简单动词的使用;
6、描述自我状态的语言(我看见XX,我有XX;我渴了,我饿了等);
7、对不知道的问题回答不知道;
8、呼名征求别人意见,请求别人帮助的语言(XX,我可以,,,吗?帮帮忙,帮帮我,XX,帮帮我)。尽快地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功能性语言是改善他们语言行为的根本手段。只有这样用实际有用的语言去代替那些刻板、重复无意义的语言才能一步步引导孤独症儿童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怎样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功能性语言
1、培养动机
年龄大或者能力较好的孩子,指导者要不断地把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事情告诉他,如说:“去超市买面包”,让他知道我们正在做的事,并学习如何表达。以后就要利用熟悉的情境给他提表达要求。
对小年龄、能力较差的孩子则帮他把他想要的事用口语表达出来。比如他想喝水,在带他去拿水时,告诉他“我要喝水”或“我们去拿水”并用手势做辅助表达。慢慢培养他用简单的词语作表达。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要非常生活化,出门时,在家时,看到人时,做事时都要教他说话,并鼓励儿童主动表达,越有机会表达的儿童语言发展就越好。
2、注意方法
在“一对一”教学,要由两个人一起教,一个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一个扮演让孩子模仿的对象,构成一种正常的交往模式,不能一人扮演提问者及答话者两种角色。
从练习回答各种问题来学习表达。下面是几个例子:
1、能以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方法:1)指导者与儿童一起站在镜子面前,指着儿童在镜中的影像,重复说出儿童的名字。2)协助儿童指着镜子中的影像,问:“这是谁?”另一个指导者示范回答:“这是XX”。3)向儿童重复提问,儿童以下列形式回答:“这是XX”(可说出儿童名字的第一个字作提示)。4)若儿童尝试说出“走,走路”或发出其他近似的声音,立即奖励他;5)若儿童未能回答,指导者则代儿童回答,并要求儿童模仿说出答案一次;6)重复以上步骤,并逐渐减少提示及协助,再练习说其他图片中的动作。
提示:
1、提问前的过度、引导很重要,练习一开始,并不直接提问,而是以描述实物、图片的形式把答案说出来并作强调,然后才练习回答。
2、要有实物、照片、图片这些可视性强的材料。
3、一般步骤为:示范(多次)-》协助(各种提示;嘴形、开头的音。。。)-》尝试回答-》奖励-》自动说出。
学习评估说话有没有达到目的。
这方面的练习就是通过设计情境,然后让儿童学习怎样根据听话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反应。如儿童说:“爸爸,我们去玩好不好?”也许他说话的声音小,问得不清楚,或者没有看着爸爸说,他爸爸便故意装成没有反应。这时,妈妈则在旁边教他,爸爸没听清楚,再大声讲一遍。让他知道爸爸的反应表示没有听清楚,没有达到目的,需要再重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儿童掌握如何恰当运用语言的技能。
(四)矫正刻板、重复语言
发展功能性的语言,建立起正确的沟通模式是矫正孤独症儿童刻板、重复语言的根本办法。但是,我们仍应该重视如何消退刻板、重复语言。
矫正刻板,重复语的策略
如果总是重复广告词与天气预报,则在相当一段时间使他没有机会再听到这些内容。
一遍一遍地重复短语或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不去理睬重复的短语,而去鼓励口头表达新的想法,或用别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
如果总是鹦鹉学舌似地模仿他人言语,则应教他如何表达。把正确的语句告诉他,并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了为止。比如你问他:“家在哪里?”儿童也重复“家在哪里?”你就订一个计划来帮助他学会回答别人的提问。如果确实不会回答的问题,要教他说“不知道”。
回到本书目录:http://www.help-hope.org/thread-6236-1-1.html 收藏 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