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中的运用
引导式教育是一套为活动机能失调的人士而设,以建立正常生活为基础,诱发主动学习为策略,发展积极的性格为目标的教育与康复的整合系统。它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匈牙利医生Andras Peto教授创立的,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在香港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给香港的康复服务带来深刻的变革,给广大残障儿童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因此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残障儿童家庭的广泛认同。脑瘫不仅造成运动障碍也常常导致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视力、听觉、言语、行为、学习等多方面的障碍,给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带来极大影响。家长常常将精力集中于孩子运动功能的改善,比如我们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医院、康复机构中进行包括PT、OT、ST、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仅仅这些仍然不能让孩子生活自理,仍需要时时照顾孩子。引导式教育正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康复模式。他以教育的角度来统筹残障儿童的康复,将着眼点始终放在建立正常生活、引导主动学习、并以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提高整体能力,包括运动功能、精细功能、认知功能、沟通交流、社交、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引导式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与康复有效结合的康复模式,使残疾儿童更好的适应环境,最终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济南市按摩医院脑瘫康复中心以近两年的引导式教育实践,证明了引导式教育给脑瘫儿童带来的质的飞跃,以显著的康复疗效赢得了广大的家长和康复工作者的认同。在济南市按摩医院脑瘫康复中心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努力达成目标的专注,看到了孩子们勇于挑战困难的决心,看到了孩子们取得成功后的灿烂笑容。工作人员、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们不断的克服困难,不断的学习着成长着。
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骄傲的向同伴们炫耀:“我会洗脸了,我会吃饭了,我自己可以上厕所了,我自己会穿脱衣物鞋袜了,我终于可以上学了”等等。在这个引导式教育的中心里,我们看到孩子们虽然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和困难,但他们有着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引导式教育的目标是使脑瘫儿童全面发展,融入社会主流。引导式教育系统包括贯通式专业团队、小组学习、整日流程、规划性的环境、整合课堂、习作程序、节律性意向、家长参与、诱发技巧。这一系统对于专业人员、家长和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
贯通式专业团队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特教老师、社会工作者、护士等,他们打破了专业界限达成了教学与康复训练方向的一致性,为脑瘫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中心,为孩子提供最亲密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安全、情感归属的根基。家庭是促进孩子发育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是任何康复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家长直接参与儿童的学习训练活动,成为专业人员的伙伴、是孩子康复的主导力量。家长作为儿童教育的核心人物最了解孩子的需要、发展的潜质、也最会为孩子着想,而且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残疾儿童在家庭的支持和环境中能够最好的发挥功能。在日常照顾中家长能够很好的观察孩子的功能,发现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建立与儿童自身水平相当的期望和要求。家长只有掌握了最有效的康复教育方法,建立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才能改变仅仅作为“照顾者”的心态。家长参与每天的生活流程可帮助孩子将在训练环境中已经掌握的技巧转移到日常生活中,使引导式教育的康复效果延伸到家庭中。只有家长真正成为培育儿童成长的核心人物,才能保证脑瘫儿童可持续的有效的康复才能为脑瘫儿童提供更真实的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每一个残疾儿童的成长都需要一个伟大家庭的支持,家长的积极参与为脑瘫儿童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引导式教育还强调:脑瘫儿童不论残障程度如何都能够学习,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潜力。儿童的成长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育的原理、原则、方法对残疾儿童的成长同样重要,不可或缺。小组学习、整日流程、规划性的环境、整合课堂、习作程序、节律性意向、诱发技巧都是针对儿童引导鼓励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是指心智及学习能力相似的儿童在一起互动学习,可使儿童减少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建立健康的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
整日流程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强调每时每刻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从儿童早上起床、如厕、洗漱、课堂习作、一日三餐、午睡、放学等各项作息活动使儿童建立生活的规律及自我负责的态度。规划性的环境家具、教具、房间安排都是以儿童为中心,可给予儿童安全感及提升自觉能力。
(环境照片)
引导式教育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有效的康复模式,为脑瘫儿童的全面发展、融入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引导式教育的种子在我们广大的康复园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让更多的脑瘫孩子受益。 重庆新桥医院也有引导式教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