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BA教学谈认知训练
前言:以下这篇帖子是去年6月份我在以琳参加完师资培训后写的学业总结。当时对认知训练的认识很肤浅,而且只明白了一点点针对自闭症孩子训练的ABA方法。当时对于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的认知训练是不太了解的。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我们部门的教研,我发现ABA是训练自闭症孩子有效的方法,跟其它脑损伤孩子的训练方法应该有许多是不同的,我在另外一个家长的回帖中也说了。智力落后的孩子不用ABA也照样可以学会许多知识,就象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ABA也个个聪明伶俐一样。关于一些家长的提问(说孩子认知苹果,但不明白“一样的”)。我是这样认为:孩子既然认识了苹果,就代表已经认识了。而“一样的”是种思维联系,让他产生这两个苹果之间的联系,所以孩子不一定理解。“一样的”的下一步是“不一样”,比如让孩子比较颜色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孩子对事物间的联系越广泛,认知就发展得越宽,对以后学习数学很有帮助。我近期会再写一篇一年来的教学经验分享,真正适合脑瘫和精神发育迟滞孩子的认知训练。敬请期待!以下是一年前写的帖子,我不再做改动,希望大家有借鉴性、批判地去观看并与我探讨。谢谢!
前两年,在我为自己孩子的认知障碍深深烦恼时,总拿一个电视报道中的老大妈给自己打气:多年前,那个老大妈生了个弱智儿子,那个年代的缺衣少药并没有阻挡她给孩子康复的热情,她的名言是——“我把1+1=2挂在孩子脖儿上,天天跟他念叨‘1+1=2’,我就不信他学不会。”报道说那个弱智儿子长大后成了一位音乐家,我被老大妈这种水滴石穿的信念极大鼓舞的同时,琢磨着智力康复的基本路线应该是——孩子学不会,就教一千遍。
在以琳学习的三个月,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教一千遍”这个信念固然值得肯定并提倡,但从训练方法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孩子每个发育阶段的认知状况没有认真了解并分析,“教一千遍”其实是个事倍功半的笨方法,大人教得辛苦、孩子也学得辛苦。在孩子连颜色形状这些概念都没搞明白时,“一加一等于二”对他来说其实跟 “小白兔白又白”一样只是一句顺口溜,如果孩子没有真正理解数学里面的抽象概念,就算他能把九九乘法口诀表背得滚瓜烂熟,那这份口诀表对他的意义是不大的。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智障儿童的认知训练,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发育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算学得慢,总是在沿着上坡走,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碍是无法接受训练的,中重度、中度和轻度的智障儿童都可以在科学连贯的训练中得到进步,并把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
从认知训练角度来说,孩子学习任何一个课题(项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达——泛化(扩展)”这条线路,以学颜色为例,孩子把红色做为颜色学习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红色是咋回事、再“理解”什么是红色、再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红色,再把红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过马路时见到红灯知道停下来。如果不了解这个学习规律,要教颜色时,拿出一堆五颜六色的气球,一个个教给孩子“这是红气球”、“这是绿气球”、“这是蓝气球”、“这是黄气球”,这种教法如果遇上一个连视知觉都有问题(无法分辨红色与其它颜色的不同,就是说,他连红色物体与红色物体的配对这一关都过不了),孩子只会被一堆气球搞兴奋或搞迷糊。
说到这,必须要提ABA教学法了。我得承认,以前对ABA有点误会,认为它是一种刻板地教孩子做这做那的训练自闭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发出了、孩子去执行。来以琳学习三个月,看到了被活学活用的ABA,发现ABA是个适合所有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法,甚至在与正常孩子的沟通中,都可以运用ABA。上周末我去朋友家玩,与她四岁的聪明儿子玩了整整三个小时,全程使用在以琳学到的教学课题,包括记忆搭积木、动物表演、讲故事、木头人游戏、视觉训练之找不同,孩子大人都非常开心。举一个例子,在玩“记忆搭积木”游戏时,我认为孩子很聪明,直接上六块积木,中间一张白纸一挡,我搭好六块积木后,打开白纸,让孩子记忆十个数,再挡上白纸,发指令“跟我搭一样的”,孩子的表现让我知道这个课题设置难了,马上后退,撤掉两块积木,变成四块搭,明显这个设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记忆模型时说“太简单了”,但真正搭时又忘掉了某个细节,我马上给予辅助,再给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后我把两堆积木摆在一起,让孩子自己去总结“哇,一样的”,然后我们快乐地击掌欢呼。等孩子稍微熟悉这个游戏规则后,我让他也当当老师,他摆积木造型,我去记忆搭,而全程是由妈妈当裁判帮我们数数。这种快乐的三人合作游戏,真的再让我们玩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厌烦。
那ABA到底是何方神圣?我大概描述一下,ABA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的英文缩写,通过一个个回合式教学来进行,精髓是分解课题、给予辅助、及时强化。
一、分解课题课题是指孩子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这样说来,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课题成百上千,ABA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分解课题”。比如教认识颜色,从红色开始教(先不教其它颜色),第一步应该是配对分类,让孩子“把一样颜色的放一起”,这就是刚才我说的学习规律的“感知”阶段。说到这,可能有许多人要问“为什么教颜色时不直接告诉孩子颜色的名称,比如拿着红气球、红杯子等教‘红色’,而是先让孩子去配对去分类呢?”因为在认知发展规律中,知觉算是最基础的能力,如果人在视觉上都无法分辨并理解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命名和功用呢?
接着讨论“分解课题”之学习颜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对分类,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扰物的情况下把红色与红色物体快速正确地放在一起,说明孩子已经感知到了红色,注意:随着教学的深入,老师的指令语已经从最初的“一样颜色的放一起”变成了“红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备这个能力后,进行第二步训练——理解,就是让孩子“拿红色给老师”,如果孩子能在有多个其它颜色物体的干扰物中间快速正确地拿一个至多个红色物体出来,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红色的能力,就进行第三步的训练,让孩子表达红色,比如老师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红色”。
ABA强调无论教孩子什么能力,比如物品认知、形状、数学、说话、画画等,都要遵循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刻板,但教学的执行者是谁?是老师。试问:你手上有一个孩子,你设计好了课题、把一步步课题分解得很细,进入教学后你发现孩子对这块的能力超乎你的预期,他学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彻,那你还会按照写好的教案去一步一步细细教吗?——肯定不会,水涨船高嘛。
二、给予辅助智障儿童之所以学东西很慢,是因为大脑发育的问题,让他们无法象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接受外界信息并输出这些信息,他们很难通过观察而自然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孩子一个新的课题时给予辅助,刚开始时可能是手把手的完全辅助,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辅助。这是ABA的一个主题原则。比如教孩子画一个苹果,一开始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他画,然后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给他一个视觉提示,即苹果图片让他照着画。再是老师先示范画一个苹果,收走,让孩子自己去画。最后是直接让孩子画一个苹果。细想一下,其实我们正常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经历过无数别人的“给予辅助”,包括父母、老师、同伴,记得我小时候学包饺子,是妈妈手把手教并示范了许多回,我才学会。
做一个合格的特教老师,一定要掌握辅助的方法和技巧,不会辅助得太慢太晚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会过多给予辅助而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
三、及时强化我在以琳学习的三个月,在课堂上听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耶”、“太棒了”、“你好聪明”,这就是强化。强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个正确反应后,老师给予的反馈。在孩子反应后,及时给予强化会让孩子愿意配合,更愿意继续学习那些新的、好的行为和能力。
其实“强化”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生孩子之前、在学校当老师时,系统学习过《教育心理学》,里面就有一章专门讲“强化”,在正常儿童的教育中,强化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爱学哪门功课,主要是因为喜欢教那门课的老师,而为什么喜欢那个老师,当然是那个老师对自己好总表扬自己了。
特殊孩子虽然在认知发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碍,但爱听表扬是全人类的共性。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你的要求有了正确反应,而你不强化他,他怎么知道他的反应是正确不正确?如果他不确定这点,那为什么还愿意继续跟随你的教学呢?
分解课题、给予辅助和及时强化是ABA教学的内涵,了解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智障儿童认知训练中有哪些课题可以去做呢?
按照儿童认知发育的规律,我把训练步骤大概理一理——
1、模仿:动作模仿、仿说、使用物件模仿,随后进行听指令的教学
2、视知觉:从配对和分类开始
3、搭积木(也可以和配对、分类同时进行)
搭积木属于使用物件的模仿,练习孩子的视觉空间、顺序等。如果孩子搭积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动作模仿。
对自己的认识(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认知、水果蔬菜动物卡片认知、人物认知
5、功能性配对: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类:先把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给归归类,再进行类别教学。
7、形状(如果孩子对颜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颜色)
8、颜色
9、对比性认知: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左右、中间、旁边
11、肯定与否定的教学
12、数的概念:唱数、任意起止数、点数报总数、按数取物、认识自然数、序数、量的多少、数的大小、数的分解与合成、加减运算、应用题
13、时间教学:钟表、一天的时间、星期几、年月
14、所有课题的结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课题只是特教专家和老师们根据多年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大致套路,并不表示孩子非要学会前一项、才能进行后一项的学习,有许多课题是可以穿插着同时进行的。而且孩子能学的课题绝不仅仅为上述十几项,课题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老师和家长肯用心,就能从基本课题上演化出许多子课题,即纵向上可以不断延伸。
认知训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了用慈绳爱索牵引孩子外,家长和老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到我们的孩子。给爱注入智慧,这份爱会更加有意义。
在以琳学习的三个月,除了对认知训练的步骤和课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我家孩子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再也不会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栋栋属于复杂的脑损伤,医学上诊断为“脑瘫加自闭”,脑瘫是主、自闭是辅,这就要求我这个当妈妈的,既要了解脑瘫康复的知识,又要了解自闭康复的知识,这双重的任务要求我除了对生活对生命继续保持阳光乐观的心态之外,还要更加努力上进,我学得越多,对栋栋的病情就会了解得越多,那对他的康复就会帮助得越多。
现在,我明确了目前栋栋要做的主要康复项目,包括运动训练(PT)、感统训练、中医按摩以及DOMAN训练(给予五大感官大量的持续的信息输入)。有点遗憾,我在以琳学到的这些课题,目前还无法在栋栋身上派上用场,因为他的能力距离最简单的模仿和配对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技多不压身,我相信母爱总有一天会让ABA大放光彩。
在跟一些病友交流中,有遇到和栋栋一样情况的孩子,即基础能力比较弱,连最简单的“拍手”这样的模仿都不会做、脑子里没有相同物体的配对意识、“拿”和“放”这样的指令都听不懂,这样的孩子要从哪些方面找到认知的切入点?我想从一些理论知识方面分析一下。
认知是一个大脑神经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感觉、注意、记忆(经验)、知觉、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预估与调整、表达等。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感觉的训练” 即感官通路的训练是认知训练的基础,这包括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的训练,其实这些就是改善脑功能的训练。借用一个好友对认知训练的观点“要想富、先修路”,这个路就是感官通路,关于感官通路方面的训练,DOMAN方法值得大家去借鉴。
在认知的训练上,注意力的集中是继基础感官能力训练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基础,这些注意力的训练包括视觉和听觉方面的。
记忆是建立在不断积累的感觉经验上的,这些感觉经验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和味觉的,大脑接收到新的感觉信息,透过对感觉记忆的解读,从而形成了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我们的大脑才有了形状、颜色、方位、时间、大小、量度、质地等概念,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才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因此,想要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先要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说句大实话,以栋栋目前的能力,即使他会走路,去了以琳上学,给他分到五2C组,那些课程对他来说都是有难度的,这个难度是指他跳起来都很难够到。既然如此,还是让栋栋老老实实地先打好认知基础吧,这个认知基础就是修好感官通路。
还有一些病友总问我“我的孩子认知很差,怎么办呀?从哪方面入手教啊?”其实想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经清楚分析并了解了你家孩子的情况,就象我在文章开头说的,如果你的孩子连颜色形状这些概念都没有搞明白时,学习数学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家长们多了解一些认知训练方面的知识,知道学习一个课题(能力)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到你的孩子。举几个例子——
模仿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视觉专注与视觉记忆、基本的互动意识、基础的本体感意识、基本的欲望表达与动作能力。
配对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备拿和放的能力,并具备基础的模仿和听指令能力。
物品认知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备基本的配对和分类能力。
学习形状和颜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分类及配对能力、一定的认知能力。
学习方位词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空间的概念、具备一定的身体形象感。
学习数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备配对分类能力、具备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认知能力。
知道了每一个课题学习的前提条件,其实就是知道了认知发育的规律。按照孩子具备的基础能力给他设计课题,让他跳起来就够得着,是比较科学并明智的。
以上这几千个字,可以算是我这三年多带孩子康复以及在以琳学习的有关认知训练的一些心得,虽然我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感悟力,但康复训练真的是个庞大工程,就象我的好朋友奇奇爸爸,为了他孩子的康复,深入了解或自学了神经发育学疗法、DOMAN训练方法、大脑神经的运作机制、感觉统合理论、按摩学原理、ABA教学法,我觉得这种为了自己孩子而成为康复专家的态度,让我万分佩服并感动,我也愿意像他一样,向着康复高峰努力攀登。
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13》
我愿意为了这三样,带着栋栋,一直向前奔跑、奔跑、奔跑!
后续:
这是我一年多以前写的帖子,是我去年在以琳参加完教师培训后的一篇学期总结,方法主要是针对于自闭症孩子的。
根据我们这里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脑瘫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的教育方法会有许多不同。虽然课题有许多是类似的,但教法不一样。
配对练习在我们这边的教学目的不同于自闭症机构。因为自闭孩子的特殊性,尤其是低功能孩子,物件认知的第一步往往是配对,先不输入物品的名称,只输入“一样的”,在视觉分辨上先过关,然后再输入命名。
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脑瘫和智力落后的孩子不需要以上那样麻烦的程序,通常直接输入命名,多教几遍或经常重复,孩子就学会了。即使不会说出来,也会去指、去看。
我们这里也给孩子做配对练习,但目的主要是练习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比较事物异同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所以指令相应的也有所变化,比如想做两张苹果卡片的配对,指令可以是“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那你找找看另一个苹果在哪里呀?”可以是二选一或多选一,这个可以练习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和比较总结能力。
有一种纯粹的视觉分辨能力练习的配对课题,就是做卡片八选一甚至更多,指令是“把一样的/相同的卡片拿给我”。
我们现在做的教研是把ABA方法中不适用于脑瘫和精神发育迟滞孩子的方面都去掉,结合香港协康会的教学方法,来设计课题和实践课题。(2011.8.5)
真是伟大的妈妈!一直向你学习!
我家朵朵就是,什么也不懂,拿,放都不知道,教她什么都不知道模仿,真不知从哪教她。只有每天不厌其烦的不停的给她讲,看到什么讲什么,肯定是事倍功半。 小三妈妈你写的真好,我的女儿就在我们当地的自闭症康复机构训练,和老师教的一样.我也觉得我的女儿非常适合在这个机构训练,由其上集体课,孩子特别配合,愿意学,找一样的东西是我女儿的强项,每一个小律动都愿意说和做.虽然有肢体方面不如自闭症孩子,但也能走了和蹦,老师很高兴,小三妈妈以琳的卡片是不是很好,我们买一套多少钱,好买吗. 一直很喜欢看小三妈妈写的东西,看过这篇文章很为这位伟大的妈妈为孩子的付出所感动,同时也对自己时常的气馁和烦躁而羞愧,也许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令我常失去了基本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耐心。试问:连母亲都没有足够的耐性和等待,又凭什么去要求他的孩子呢?小三妈妈说的遵循规律的“教一千遍”又要多少的坚持与耐性啊。在此我学到了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一课,谢谢! 小三妈妈,终于有你的消息了! 连最简单的“拍手”这样的模仿都不会做、脑子里没有相同物体的配对意识、“拿”和“放”这样的指令都听不懂,这样的孩子要从哪些方面找到认知的切入点?
我的大果就是这种情况,看来目前我选择DOMAN的感觉通路的刺激是正确的了。
终于又有了小三妈妈的消息了,希望以后可以把更多的知识带给我们。
祝福栋栋,祝福所有的孩子们! 小三妈妈,谢谢你给我们提供的这么好的知识,让我对孩子的康复更加有信息了。谢谢你了!我应该向你学习,你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妈妈! 终于又看到了你的文章,顶一个。 小三妈妈,你写的真好,我一直很迷惘的不知道该如何教认知,我的孩子现在处于模仿阶段,看了你的文章真是受益非浅,谢谢你的大爱无私,祝福我们的孩子们早日康复。 回复 3# 可心
可心你好,以琳的教学卡片可以去以琳网站上买到,与行政部的聂老师联系就行。一套二百多元,一共5套卡片。 谢谢 ,现在五套了,网站说是四套,这次你学习时用的是一是新出的. 终于又有了你的消息了,天气炎热,记得多喝水多防暑,照顾好自己和栋栋。
祝福你和栋栋!
也祝福这里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 回复 11# 可心
可心你好,以琳的第五套卡片是多功能卡片,买的人不太多。我听以琳老师说,第四套卡片是最实用的。 非常感谢,非常实用,迷茫路上的点津人,向你致敬! 以后在认知训练上有什么疑惑,比如如何教颜色、如何教数数、如何促进孩子的社交发育等,可以发新帖或回帖给我,我会尽自己的能力给大家解答。 你真的很强大,岂止是学历能力超强,系统归类能力也太强了,把晦涩难懂的理论就用这洋洋洒洒上千字写的明明白白,我们这些家长似乎把孩子情况往上一归类就知道该如何订下一步目标了。
我看到这个帖子是偶然,我本来是想在这里发帖邀请你写些学习认知的好办法呢,没想到你早已经写好发到这里,很感谢。
你强大内在力量足够你拥有无悔的人生。 小三妈妈,栋栋有你这样的妈妈今生足够了!!!!!!!!! 我以前一直为孩子的认知感到茫然,现在看了你的辛苦之做后有了一定的眉目了,全天下特殊孩子的妈妈都会谢谢你的 回复 10# 小三的妈妈
请教小三妈妈,卡片是什么卡片啊?买第4套就可以了么? 回复 19# 温暖面对
暖暖你好,以琳的卡片一共5套,老师们都说第四套最实用,里面有一些对比性认知卡片(反义词)、逻辑关系排序卡片、配对卡片等,这套卡片适用于有一定认知基础的孩子。
不过如果没有见过这些卡片的具体操作方法,可能买回去也不太知道怎么给孩子用,我更建议你先买一套以琳出的教学光盘,在以琳网站上就有购买的方法,一套200多吧,先了解一下他们认知训练的大概方法,再来学习使用这些卡片,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