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芳《我把脑瘫儿子培养成杰出学生》(三)用录音机教孩子说话
以下文章转载自钱丽芳的《我把脑瘫儿子培养成杰出学生》。(三)用录音机教孩子说话
从这时候起,钟鸣就特别爱说话了。有时候他会主动出击,与你讲话,问这问那,东扯西扯,孩子那时候很天真,特别逗人喜爱。
世上只有残疾的身体,没有残疾的人生!“命运”固然不能挑选,但在强者的字典里却是可以改变的!
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异样,才发现出了“脑性瘫痪”这么大的事,这时同龄孩子已经整天“说”个不停了,可钟鸣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当务之急是要让孩子学会说话,不能让孩子在这第一步就落下太大的距离。可如何教孩子开口说话呢?对于一个残疾的孩子来说,只能有意识地重点训练,否则以后就更加困难了。
于是我从书店买回许多幼儿看图识字的教材,每天利用一些时间看着图片,教他认字,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由于孩子还很小,有时候也不听话,很淘气,加上我的方法也有问题,钟鸣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特殊兴趣。
这时,有一位过来人告诉我教孩子说话的一些技巧。他说:“你天天抱着孩子在公园里活动的时间多,就应该结合公园里的一些人和事,教钟鸣认识他们,孩子对活的东西比对死的东西要有兴趣得多。有了兴趣就有了交往的需要,说话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位过来人的建议启发了我。在家里我们不受欢迎,我就抱着钟鸣以公园为家,在公园一呆就是一整天。
要说话,先要会听话。于是我开始重点培养孩子的听话能力。
公园是城里最好的大自然,我利用公园里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不断地和孩子说:“钟鸣,你听到了吗?树上有一只小鸟在快活地叫呢!你仔细听听,小鸟叫得多欢啊!”“现在是春天了,天变得多蓝啊,树全披上了绿色的衣裳!”“钟鸣,你看水池里的鱼游得多欢啊,睁着圆圆的大眼睛,嘴巴在一张一合地喝水呢!”“钟鸣,你看,那个小孩子笑得多开心啊,你也笑一个让妈妈看看!”……
我把我看到的东西,不断地和孩子说,开始时孩子无动于衷。几个星期后,有一点儿反应了,他会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向树上睁大眼睛,想看鸟藏在哪里,嘴里很不清楚地念着:“尿尿。”
孩子发音不准确,我就反复给孩子说,尽量说得慢一些,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来听。我特别注意让孩子看我的口型,让他模仿:“不是尿尿,是鸟鸟,鸟鸟,niǎo,你再说一遍,鸟鸟!”孩子跟着我念了:“尿——鸟,鸟——尿。”
孩子说话,有他自己的心理生理特点。因为小,他的听话能力很弱,不能分辨发音中的细小差别;同时,他发音的生理机制还不很协调,说准一个音相当吃力。当钟鸣说话出现不正确的发音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纠正,我知道,如果放任自流的话,他就会形成习惯,那时想改正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还拿来录音机,把孩子学的话录下来,不断地放给他听。当孩子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时感到很新奇,于是学说话又成了一种游戏,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孩子有了每天练习说话的习惯了。在忙家务的时候我就放录音给他听,特别是当孩子不高兴或哭的时候,录音机一开他就会咯咯地笑,笑得那样甜蜜。后来只要我拿起识字书,他就很乖地跟着念,我一句,他一句,朗朗读书声让我们快乐。
在公园里我们能很轻松,也很愉快。我带着孩子在草地上摸爬滚打,有时候他会主动说话:“树、花、草……”在公园里和同龄的伙伴相处,孩子们就有了说话的好机会。钟鸣差不多1岁大的时候说话就很清楚了。
练习说话,基础很重要。这使我意识到光在家里、公园里念书是不够的,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练习。比如孩子出门遇到熟人,让他学着叫人。如果遇到年轻的女同志就叫“阿姨”,男青年叫“叔叔”,年老的叫“爷爷”“奶奶”,比他大一点儿的叫“哥哥”“姐姐”。
钟鸣身体不好,每天都要去医院推拿治疗。一路上看到什么我就马上告诉他,让他认识,同时也练习了说话。马路上的路牌我也念给他听,时间长了,路过哪里他就能报出路名。
从这时候起,钟鸣就特别爱说话了。有时候他会主动出击,与你讲话,问这问那,东扯西扯,孩子那时候很天真,特别逗人喜爱。
钟鸣入学以后又开始不爱讲话了。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能自由自在地与同学嬉戏,遇到什么事情总是扯着我的衣角希望我能替他去办,自然也就内向了。
当我意识到人际交往只能由孩子自己去面对,哪怕只是和同学说说话也可以的时候,就鼓励他和同学说话。可那时候他不理解我,就是不吱声,我只能回避,把他扔在一边。久而久之,他知道我不会做他的“代言人”,也就只能自己开口了,慢慢地和同学们交往起来,而且相处得很好。
现在我还保留着钟鸣小时学说话的录音,睡觉前常拿出来听听,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和欣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