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一样的烟火 发表于 2017-9-5 10:08:35

在我独处的那一段时光

  在我走过的五十个春夏秋冬的人生历程中,独处的日子只有两次。一次是18岁那年,我和姐姐远离父母,到几千里之外的湖南读书求学。这次远行,对大我两岁的姐姐来说不算什么,因为她毕竟先我一年在湖南读书了;但对我来说却不一样。我这是第一次远离家门,远离父母精心呵护的港湾,走出大山,走向一个我心仪已久的地方。

  我记得,临走那天是一个秋雨霏霏的下午。我和姐姐坐上火车,经过48个小时的颠簸,于零晨四点钟抵达了长沙。在车上,姐姐为我整理好行李,我下车,她继续前行直奔衡阳。我一下车,即追随忙碌的人流,过铁轨,穿地道,向出站口走去。站外一片嘈杂声,微微秋风已带了一丝凉意,没有人来接我。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身在他乡为异客”的含意。我按照录取通知书的行车路线,搭上一辆中巴车过湘江大桥,向岳麓山脚下走去。还算顺利,我很快找到了我读书的那所大学。

  我就读的这所大学很早就有了,大概1951年就建校了。校园座落在岳麓山脚下,周边环境优雅。一进校门,是一条宽阔的马路,马路两边,植有一色的枫树、玉兰树。那是正值九月枫叶正红的季节,整个校园掩映在一片火红的枫叶里,犹如披上了一层灿烂的晚霞。马路正前方,一座六层楼的仿古建筑即是学校的教学楼了,教学楼右侧是一幽静的人工湖,人称“半月湖”。半月湖似一勾弯月,静静地躺着,湖面铺一层绿绿的荷叶。湖中心静卧一八角亭,也是仿古的,一色的红砖琉璃瓦,曰“半月亭”。从湖这边到湖那边,有一九曲十弯的石桥与亭连接着。湖两边是拂水的杨柳,柳丝飘飘,有若少女的秀发一般。柳叶下一条一条的石桌石凳,是专为学子们晨读晚习功课而设的。我就是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下,开始了我读书求学生涯的,同时也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独处的日子。

  独处时最美丽的事情不外乎是写诗和爱情,写诗随雅兴,爱情随心情随缘分。于是那些日子,我过得既充实又浪漫。就说写诗吧,纯粹是写心情,心情一好,雅兴一来,一晚上两首三首随便赋来,全不费功夫。当然,这些诗许多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好的也不过十多首。比如《爱的季节》、《最初的情调》两首,是我那时的得意之作,当时在校刊一发表,还真引起那么一点“轰动”效应,让许多少男少女狂热了一阵子。对我的诗最崇拜的要算寒熙了,她读了校刊上的这首诗后,看着我独特的笔名,以为我是一个多愁善感林黛玉式的少女,于是精心浓装淡抹了一番,专门登门拜访,结果在宿舍一见我,满脸羞赧地说:“原来你是条汉子。”我幽默地说,“不准我是条汉子。”于是,寒熙笑了,从此我们成为最好的诗友,一起与诗共舞。

  再说爱情,大学时谈情说爱是一种错误,一种美丽的错误,看到别人一对对,一双双地出入舞厅影院,花前月下,自己茕茕孑立,心里痒痒的,于是也就自然走进了那爱情的陷阱,犯下了美丽的错误。所以,奉劝现在的少男少女们,大学求学期间,最好不要陷得太深,即使有很好的开始,也不会有圆满结局的。

  我第二次独处是在有了家、有了孩子以后,妻子到省城一所理工大学深造进修去了,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家里。那段日子,一个人在工厂,下了班无所事事的时候,或读书写诗,或垂钓打麻将,偶尔打开癫狂人生APP看看朋友圈里面的故事。读书读了不下数十种,但是真正读进去的没有几种,因为常常受到繁琐杂念的侵袭;倒是搁置多年的文学梦又被我捡起了。我写诗也写散文,诗歌是从心里流出的河,散文则是从灵魂深处喷出的火山。我写得很辛苦,诗文中有忧伤也有欢快,有冷峻也有热烈。唯一欣慰的是少了些许鼎沸和浮躁,多了几分沉重和责任。

  两次独处,两种心境。前次独处浪漫中带几分天真,后一次则现实了许多。但是,两次独处我都与诗为舞,与文结缘,也留下了几十万文字。现在,每每翻读着这些独处时留下来的文字,我的两眼就发湿,因为这毕竟是我用心血凝成的文字啊。几十年了,我之所以不媚俗、不势利、不卑不亢,出污泥而不染,“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是因为这有若莲花、兰草的植物,有若小米、麦子一样的粮食——文学在营养着我。文学给予我铁骨铮铮的力量,赐予我对美好事物如痴如醉、如诗如画的憧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我独处的那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