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奇爸爸 发表于 2012-9-23 10:18:37

心理不安全感与训练

    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缺乏安全感,我们会无助、恐惧、畏缩,感觉不到关怀和爱,前进也缺乏动力。

    在运动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的哭闹和逃避,这其中固然有肌肉紧缩被牵拉产生的疼痛原因,心理的不安全感也是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家长或者训练老师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在训练目标的追求和训练方案的设计上有的急功近利,有的拔苗助长,逼着孩子去完成他的现有能力暂时做不到的动作,给孩子人为地设置了难度,因此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造成心理的不安全。心理不安全感强的孩子,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或者用哭闹来反抗,表现出来的全是伸直的异常张力,或者用消极怠工的方式来逃避,难度稍微一增加就往地上溜,或者产生畏缩反应,用异常的姿势代偿,由此导致肌张力往本来就高的位置积聚,产生更复杂的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会坐了,但是翻身的能力一直出不来,抗拒采取俯卧位的姿势,这往往和孩子的前庭敏感有关,前庭的敏感让孩子对俯卧以及翻身所引起的头部位置的变化很恐惧,心理不安全感增强,所以不敢去尝试翻身的练习,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先给予一定的前庭刺激,很快就能看到变化;有的孩子在坐位上活动自如,但是进行跪位和立位的训练就耍赖,不是往地上缩就是往后挺,这可能是他的臀部的肌力不足所引起的畏缩反应,也是心理不安全感的表现;痉挛型的孩子,如果基础能力不好,过早进行行走训练的话,代偿的部位更多,行走的异常运动模式也更明显,有些能行走的痉挛型个案,会出现越走越下弯的现象,膝关节的屈曲代偿不断增强,最后从直立行走变成蹲着走,这也是能力不足造成心理不安全产生的畏缩反应的表现。

    产生心理不安全感的因素很多,训练师对孩子现有能力和临界能力把握得不好是人为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影响孩子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来说,全身异常张力高的孩子、前庭敏感的孩子、情绪反应大的孩子、徐动和共济失调的孩子以及偏瘫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不安全感,对待这些孩子的训练,在设计训练方案和训练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量孩子心理方面的因素。运动训练是个运动学习或再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是个内隐式的学习过程,它是在不断地反复重复某一些动作的过程中形成运动记忆的过程,并不能依靠指令性的口令来让孩子完成,所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意愿而非抗拒的心理很重要,如果训练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理不安全感增强,学习和学习的意愿自然大打折扣。

    消除孩子训练过程中的心理不安全感,一个总的原则是在分析和把握孩子的现有能力与临界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案,功能和能力的关系是个质与量、步骤与结果的关系。在追求孩子的运动功能时,我们首先要分析运动元素,分析要完成一个功能性运动需要具备哪些运动能力,然后在依据孩子的现有能力和身体状况确定他的临界能力的目标,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临界能力去追求,最后能力具备了,功能也就有了。比如我们要完成孩子的四爬能力,可能需要经历手支撑、被动扶持高跪、主动扶物高跪、四爬姿的控制、三点支撑、俯趴位向四爬姿的姿势转换、四爬姿倒退转换为坐姿这些临界能力的建立,把每一阶段的目标设置得越合理,孩子的学习难度就越小,心理不安全感的问题就越少。

    诱导是个很重要的训练技巧,对心理不安全感强的孩子,强迫和命令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对认知差或者情绪反应大的孩子,可以采用一些声光电等增强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进行适当的训练,训练师的心态和言行也会对孩子有正向或负向的心理影响;对认知好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在达成游戏目标的玩乐中进行训练。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认知越好的孩子,如果能力不足,心理的不安全感越强,畏缩的反应也更明显,设计合理的训练目标越重要,少量多次对这些孩子可能是个更好的训练方式。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心理不安全感的问题是影响孩子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对有些庸懒型的孩子,适当地利用心理不安全感也能帮助到训练效果的完成,比如对骨盆控制的练习,有些孩子很难配合高跪的动作,如果让孩子跪在滚筒上,随着支持面变得不稳定,孩子的紧张感也会增加,这对他主动地配合骨盆控制的练习就有了帮助,这个度的把握,就要考量训练师的能力了。

戴海东(治疗师) 发表于 2012-9-23 20:44:14

奇奇爸爸说出了康复中最重要的问题,佩服!

我是崔小鱼 发表于 2012-9-30 13:42:14

认知越好的孩子,如果能力不足,心理的不安全感越强,畏缩的反应也更明显,设计合理的训练目标越重要,少量多次对这些孩子可能是个更好的训练方式。


觉得这条分析很有道理

裴裴妈 发表于 2012-10-2 01:07:37

首先声明,我没有恶意,我只是想帮一些孩子,而且你的实践理论功夫肯定是强过我的。我在重庆康复机构的时候有人向我推荐到你的机构,后来我还是去了北京任世光那里,我认为我做对了。你的理论一定要从头到脚的康复,但是我的孩子在一个康复机构练习5个月翻身爬行拉坐 抬头等等,结果是这么长时间下来什么也没会,连头控都只是好了一点点而已,手脚越来越发硬,也许是我孩子病情太重,也许是那个康复机构的技师水平不够,但是照这个速度下去你认为我的孩子还有站起来走路的可能吗?北京回来后我们自己思考,加上看雍妈妈的帖子后,我们决定给孩子来个从脚到头的康复顺序,而且放弃练习翻身 爬行训练,现在进行快5个月了,我的孩子稍微扶着膝盖可以站稳几秒钟了,这个结果在我看来是非常满意的,而且手脚基本都软下来了。对于像我孩子这种情况,我认为是不适合从上而下的训练的,因为他的上身问题太严重了,等到把上身训练好,下身都不知道退化成什么样子?因为你的机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连我在重庆都有人推荐过来,所以我希望你能够考虑下我的话,这样才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裴裴妈 发表于 2012-10-2 19:03:20

我亲眼见过以前同事孩子就是没学爬,直接就学的走,他是正常的孩子。不知道他家长在哪里听说不会爬的孩子智商要差些,非逼得孩子学爬,结果那孩子也倔强,偏不学,大人自然舍不得孩子也就没有强求。很自然就学会走了。身边也经常听说很多没经过爬就直接走的孩子。希望你还是重视下

发表于 2012-10-2 21:36:50

我本人也是没经过爬就会走的人,我参加过一次学习班了,有几个家长也是没经过爬就会走的,但长大后在某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如骑车不会上车等。但我也很认同不安全感很重要

吴思奇爸爸 发表于 2012-10-3 07:55:16

回复裴裴 妈妈,谢谢你的提醒!
康复训练有很多自成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每种方法都会有争论,但只要对孩子有效,辨证地施用就好了。人体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运动发展从头到脚是个自然规律,但是在训练手技上,不可拘泥,运动的发展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分成一截一截地训练。在我们应用平衡疗法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也有通过站立或高跪来训练头控以及躯干控制的做法,但是目的要很清晰,还是遵循发展的规律。从脚到头的的训练,我个人觉得是一种手技,利用下肢的伸直张力发展上半身的能力,对有些孩子的效果会更好,但如果上升到一种理论高度可能会有一些误导。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采用的训练方案也会有所区别,这也就是我现在说一些自己的想法时,不说具体的操作,而说自己的观点,就是怕一些手技的介绍会给家长带来困惑或误用,只有针对具体孩子的情况才会介绍一些实际的操作。
欢迎继续探讨!

吴思奇爸爸 发表于 2012-10-3 08:07:03

关于爬的问题,我觉得对正常的孩子只是一个简短的过程,毕竟他们以后还有很多的机会来练习和完善全身的协调性,但对有中枢性损伤造成运动障碍的孩子,手膝爬是个最好不要省略的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爬是个在运动发育中很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躯干和下肢能力衔接的骨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孩子认识自我、获得本体的协调的方法。我不反对先练习站,但爬的重要性还是需要各位家长重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不安全感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