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输入与运动学习
先有输入后有输出,这是我很早以前就了解的关于大脑神经运作的基本原理,最开始是应用在杜曼的基础神经发育的训练上,后来接触了董老师,接触了平衡疗法,明白了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运动训练,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原理的理解仅仅限于理解,直到最近,自己开始动手固定给一两个孩子做运动训练,逐渐验证了一些效果,才开始对感觉输入与运动学习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和运动直接相关的感觉有视觉、触觉、前庭觉以及本体觉,其它的感觉如听觉虽然和运动也有关系,但更多的是诱发运动动机。大脑透过感觉系统接收外界信息的输入,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产生运动冲动,在运动计划区、运动执行区、感觉区以及小脑、前庭等系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一个既定的动作。动作要连续发生才能产生运动,这里面就涉及到感觉输入与运动学习的概念。
在我们躯干四肢的肌肉和关节中,存在大量的本体感受器,这些感受器接收来自身体肌肉和关节以及皮肤的感觉信息,让我们的大脑了解我们身体的状况,包括肌肉张力、体重负荷、肢体位置、肢体相互关系、与环境的适应度,一个动作指令被执行后,这些信息和前庭系统所感受到的身体和地心引力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上行的感觉系统输入到小脑以及大脑的运动感觉区,小脑和大脑对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对下一个动作指令作出修正,以达到最正确最经济的运动模式或避开可以预见的危险,这种感觉反馈引起大脑对运动姿势和模式的不断调整就是知觉-运动的循环模式,直到最佳的运动模式在反复的运动体验下形成非意识性本体反应被小脑所记忆,成为我们所了解并纯熟应用的运动经验。这个反复的运动体验其实就是运动学习,也就是我们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的原理所在。
了解了感觉输入和运动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感觉输入对运动学习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对正常孩子来说,感觉通路没有问题,这个感觉输入与运动学习之间的反馈通路是自然运作的,所以,只要给孩子机会,他们的运动经验的积累就水到渠成,我们有时甚至不知道一个正常的孩子是如何学会爬、站、走和跑的,遗传的基因会让他们自我学习去完成这个发展过程。但是对我们一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一切又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们的孩子可能因为脑损伤或者过度的保护引起了感觉输入通路的问题,有些孩子的本体觉迟钝,有些孩子的肌张力异常,有些孩子的前庭敏感,有些孩子的触觉和前庭反应迟钝,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给大脑反馈异常的运动反馈信息,从而造成运动模式的异常,或者运动学习因为感觉输入的无效而低效。
所以,在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需要结合感觉输入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感觉通路的问题,运动训练的效果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比如对低张的孩子,他的肌肉神经反应阈值比较高,就需要多一些触觉和本体的刺激,在功能姿势位上刺激相应的主动运动肌和拮抗肌,让大脑接收更真实的本体信息,正确地作出反馈,体验更接近正常的运动模式,形成更正常的运动记忆。对高张的孩子,高的张力会阻碍本体感觉输入的真实性,前庭的敏感也会造成更多的紧张和畏缩反应,所以,高张的孩子,在进行运动训练之前,通过按摩等方法降低张力,给予一定的辅助,动作设计上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太多先建立安全感,这些都非常重要。
太专业了,跟我看到的那些专业书上的有得一拼。
可能,有时候家长不必知道哪里的神经控制哪些肌肉影响哪些运动吧。。。。那对我们要求太高了 这些东西就跟我们学的数理化一样,感觉挺高深的,生活中却用的很少。这篇文章实用性对我来说不行,或许是我太蠢 如果家长仅仅是完成康复师交代的任务,也许不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因为只要把老师的动作学得差不多就行,但是如果是想进行家庭康复,一些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可能会让我们对孩子更了解,做得更有针对性。 挺深的,我看不太懂,更不知道怎么操作了!看来自己在家作康复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那怎么样才算是有效的感觉输入呢?奇奇爸爸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正确而有效的输入对孩子更有帮助,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样才算适合孩子的方法或者方式啊。
我家孩子低张,前庭反应比较迟钝,方位感和距离感都不行,走路很容易大小步不协调或者踩不对位置。康复医生建议上感统课,可是感统训练师嫌孩子不听指令没有排他上感统让我们自己在家练习。我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比如走独木桥(马路沿子),骑木马,手撑滑板进退。因为没有能够得到专业的培训,根本不知道做这些有没有帮助,也不知道是不是就对路了。
希望奇奇爸爸能给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做法或者建议。
页:
[1]